早中籼稻价差表现明显 ,黑龙江稻谷购销清淡价格偏弱
早中籼稻价差表现明显
上周(10月31日~11月4日),黑龙江产区少数大型加工企业开始挂牌收购新季稻谷,挂牌价格与市场价格基本持平;但多数收购主体仍未入市,加上农户也有观望心理,且新粮水分也较高,当前市场购销继续呈现清淡局面。部分地区今年稻谷质量同比下降,也对收购存在影响。
另外,近日黑龙江出现大雾天气,也使本就清淡的新稻市场购销运输受到一定影响,一些地区甚至呈现有价无市局面。当前市场收购以中小加工企业为主,品种主要是长粒稻谷及特色品种稻谷。各地收购价格总体稳定,局部略降。其中,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出米率66%以上、含水16%左右的长粒稻谷收购价格为2980~3060元/吨,较上周初稳中略降;建三江地区出米率66%~70%、含水16%的圆粒稻谷收购价格为2740~2820元/吨,佳木斯地区出米率69%~70%、含水16%左右的圆粒稻谷收购价格为2800~2860元/吨,相对稳定。
上周,华东产区新季粳稻上市量有所增加,收购价格总体稳定,局部小幅波动。目前,江苏中部泰州地区新季粳稻收购价格为2800~2860元/吨,稳中略降;南部无锡地区收购价格为2800~2900元/吨,基本稳定;扬州地区2840~2940元/吨,稳中略升。安徽中东部芜湖地区收购价格为2800元/吨左右,基本稳定。
新中籼稻价格坚挺收购偏慢
南方产区新季中籼稻收购工作稳步展开,收购价格维持坚挺走势。目前,湖北荆门地区新中籼稻收购价格为2600元/吨左右,同比提高400元/吨以上。安徽滁州地区收购价格为2500~2560元/吨,上涨20元/吨;宣城地区新季普通中籼稻收购价格为2600~2640元/吨,稳中略升。江西宜春地区收购价格为2600~2640元/吨,同比提高300元/吨以上。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10月20日,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2个主产区各类粮食经营企业收购2011年新产中晚籼稻487.7万吨,同比增加23.3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29.6万吨,增加23.1万吨,占收购总量的47%。
根据粮食部门定期统计,10月上旬和中旬,南方12个主产区2011年新产中晚籼稻合计收购量分别为116.9万吨和164.4万吨,其中国有企业分别收购43.2万吨和90.5万吨;而2010年10月中旬南方8个主产区2010年中晚籼稻合计收购量达到236.8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达到101.2万吨。
早中籼稻价差波动幅度加大
近一年来,早籼稻与中晚籼稻的价差波动幅度明显加大。以安徽合肥中晚籼稻与湖南长沙早籼稻收购价的价差为例,2007年初至2010年三季度,两者价差最大100元/吨,最小为-90元/吨,平均价差23元/吨;而2010年四季度以来(截至2011年10月下旬),两者价差最大达到160元/吨,最小为-140元/吨,平均价差则扩大到35元/吨;若以【(最大价差-最小价差)/平均价差】作为波动系数来衡量波动幅度,则前一阶段的波动系数为8.26,后一阶段的波动系数扩大到了8.57。
从以往情况看,不同品种稻谷价格上涨节奏不同,从而导致品种价差的变化;中晚籼稻与早籼稻价格走势就是一个典型表现。中晚籼稻与早籼稻价格走势在过去几年中相对一致,但2010年四季度以来,两者价格多次出现不同步现象。首先是上年末今年初中晚籼稻价格率先上涨,接着是今年中新早稻上市后接力涨价,在今年四季度早稻价格高位趋稳后,新中晚籼稻价格接力趋升。由于两者价格上涨并不同步,使得两者价差出现明显波动,不仅波动幅度加大,波动频率也有所加快;相比之下,此前由于两者价格走势同步性较高,两者价差的波动较为平缓。
重点销区大米批发价稳中略升
上周(10月31日~11月4日),国内重点销区市场大米价格稳中略升。其中,北京市场东北圆粒大米批发价为4240~4340元/吨,长粒大米4620元/吨左右,均与前一周持平。上海市场优质江苏粳米批发价格为4300~4400元/吨,优质东北米4540~4660元/吨,普通江苏粳米4040~4120元/吨,安徽粳米4020~4100元/吨,均基本持平。杭州市场黑龙江长粒大米批发价格在5100元/吨左右,黑龙江产圆粒大米4640元/吨左右,江苏产粳米4400~4460元/吨,安徽产粳米4200~4240元/吨,均持平;安徽产晚籼米3800~3850元/吨,上涨20~60元/吨。福州市场普通江苏粳米批发价格为4200~4240元/吨,普通东北米4560~4640元/吨,普通晚籼米3900~3980元/吨,均持平。广州市场东北米批发价格为4380元/吨左右,持平;普通晚籼米3900~4020元/吨,普通早籼米3800~3880元/吨,均稳中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