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强面弱制粉企业“很受伤”
小麦流通量下降,面粉企业经营陷入两难境地
进入9月中旬以来,国内小麦价格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行情。与此同时,品质较好的国储小麦投放量不足,加上农民和中间贸易商囤积待涨,国内小麦市场流通量大幅下降。在这种市场状况下,制粉企业不得不提价采购,这加大了制粉企业的生产成本。
“干也不是,不干也不是,企业经营现在陷入了两难境地。”河南雪健面粉公司总经理杨庆生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小麦价格近期的快速上涨已经使制粉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很难再生存下去。由于面粉价格的上涨速度跟不上小麦价格的上涨速度,企业如果保持一定的开机率,那么就意味着企业亏损会进一步增加,但不开机或降低开机率,企业则不能保证对下游客户敞开供应面粉,长期下去企业将会丢掉市场。
进入9月中旬以来,国内小麦价格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行情,其中普麦价格平均上涨60—80元/吨,优质小麦价格平均上涨100元/吨。与此同时,品质较好的国储小麦投放量不足,加上农民和中间贸易商囤积待涨,国内小麦市场流通量大幅下降。在这种市场状况下,制粉企业不得不提价采购,这加大了制粉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小麦价格的较大涨幅相比,面粉市场虽然已经进入了传统的需求旺季,市场销量出现了回升,但面粉销售价格并没有出现过多的上涨,麦强面弱的市场格局十分明显。
据杨庆生介绍,国内小麦市场并不缺少货源,小麦总量供应十分充足,但是市场存在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一是小麦市场主体现在是中储粮一家独大,几乎所有的市场货源被其控制,市场流动性不足。二是小麦库存分布在区域上不均衡,加上库存小麦出库慢、运输费用高,很多供应货源短期内不能有效地调控市场。三是近几年国产小麦品质越来越不好,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的优质小麦数量越来越少,这造成像新麦26、师栾02—1等高品质小麦的价格不断上扬,也使得部分专用粉生产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较快。
小麦价格不断上升对制粉企业冲击较大,制粉行业当前已经出现了重新洗牌的迹象。杨庆生告诉记者,中小型制粉企业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个别小型制粉企业已经关门停业,原料成本、人工成本的逐年提高和销售市场的萎缩将使得未来有更多的制粉企业倒闭或转型。
与中小型制粉企业的“苦日子”相比,大型制粉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益海嘉里下属的河南某制粉企业业务经理告诉记者,虽然大型制粉企业拥有规模优势、资金优势,以及生产成本低、销售网点多等优势,但在麦强面弱的市场格局下,企业的获利空间也不大。企业为了保住下游客户,保住市场占有率,仍然开机生产,但实际效益却比较差。
小麦的生产、收购、储存、供应,以及下游产品面粉的生产和销售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上成本和价格信息的传递应是一个“正方向”的过程,如今麦强面弱的市场格局长期存在,说明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也说明制粉企业当前生存困难并不是原料上涨造成的。国内面粉加工能力严重过剩等不利于行业稳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