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寒潮“献殷勤” 强麦期货“不领情”
立春前夕,一场霸道寒潮来袭,让人联想到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的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部分农产品期货品种的投资机会相应而来。2015年8月以来,强麦期价持续震荡走强,截至1月底,WH1605合约最大涨幅已超过13%,然而此次寒潮并未让其再续涨势,从当前市场反应来看,除WH1609合约本周一小幅反弹外,其他合约表现平淡。
极易被天气左右的强麦期货为何“不领情”?未来是否还有投资机会?
极易被天气左右的强麦期货为何“不领情”?未来是否还有投资机会?
灾情发展或是新机会
由于我国小麦种植范围很广,因此小麦遭受冻害所处的生育时期不尽相同,危害时期及程度也不一样。
据笔者调查了解,豫北地区气温正常,大部分冬小麦产区降水也处正常水平,未现明显旺长,出现冻害可能性较低;豫南地区冬小麦冻害已有部分发生,但优质麦“西农979”因播种较晚,和普通小麦相比冻害偏轻。山东省小麦整体来看因当前处于冬眠期,土壤湿度较大,冻害不是很严重,其中鲁西南小麦主产区影响较小;胶东地区因播种较晚,冬前麦苗发育不好,冻害稍重;强麦“济南17”的越冬抗寒性较好,主要分布在济宁、菏泽、济南、滨州等地,此次寒潮影响不大。
江淮冬麦区由于今年先下雪后降温,预计多以叶片受冻为主,早播旺苗和晚播弱苗叶片受冻可能偏重,但基本不会造成分蘖节冻死,部分播种质量差、渍害严重的麦田,冻害程度可能较重。
从专业人士处了解到,此次超级寒潮对全冬性小麦品种无碍,对半冬性特别是春性品种有不同程度摧残,当前主流强麦品种“西农979”“郑麦366”“新麦26”“师栾02-1”“藁优9415”“藁优2018”“洲元9369”均是半冬性,“郑麦9023”春性。
虽然此次寒潮影响并未在短期表现出来,期货市场也并未“买账”,期价表现淡定,但其影响却是持续性的,具体灾害情况要在一段时间后表现,灾情的发展或是新的投资机会。
优麦需求显著提升
当前国内小麦市场面临供给相对充裕、周边市场弱势的大背景,且国内小麦下游需求较为单一。虽借助于春节备货需求旺季,但因面粉市场竞争激烈,加工企业提价困难,导致其采购需求在一定程度受到抑制。
2015年面粉加工企业平均开工率只有40%左右,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
无法有效推动小麦采购动力,多采取以销定购,做高库存意愿不强。
饲用小麦消费方面,随着玉米价格一路走低,小麦、玉米价差曾于2015年10月达到峰值水平,当前国内各地两者价差虽不同程度缩小,但总体仍处于近年来高位,小麦饲用需求较前几年相比骤降。从短期市场来看,虽然节前备货提振了需求,但市场供应相对充裕,小麦市场延续稳定格局。随着春节的临近,制粉企业节前备货入尾,且小年过后农民基本暂停售粮,市场购销开始转淡,预计节前市场难有大变化。
但在国内面粉市场中,专用粉销售“量价”均明显好于普通粉,民用粉销量不增反降,而专用粉销量则不断增加,产品由中低端向高端粉、专用粉转变,优麦需求量显著提升。
关注市场联动性
由于国内优质强筋小麦产不足需现象比较明显,因此每年均需要进口来弥补缺口。据统计,2015年进口总量为297万吨,同比增加0.05%。2016年小麦进口配额不再与临储拍卖挂钩,1月初已下发了2016年的进口配额,进口小麦到港可能维持较高水平。虽然优质强筋小麦市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同处小麦市场大池,难免受到周边普麦及其他相关品种的波及。在2015年6月新麦上市旺季,由于产量不足,国产优质小麦现货收购价格很快从2600元/吨涨至2800~2850元/吨,部分优质小麦如“新麦26”一度高达2900元/吨,当时郑州强麦主力1601合约期价则涨到了2840元/吨。但仅过一个多月,国内优质小麦期现货价格却“联袂”走低,这是由普通小麦价格快速走低所导致的。因此,优质麦市场是特殊的但却不是孤立的,周边市场变化不容忽视。
优质优价仍将持续
随着政策支撑力度的不断减弱,加上需求不振,普麦市场疲软成为常态。而未来仍有较多政策性小麦可以调控市场,2014年产小麦剩余数量仍然庞大,考虑到2015年最低收购价小麦仍未投放,供应压力不言而喻,普麦市场机会缩减。由于优质麦需求的不断增加,2015年以来两者价差已扩大到300~500元/吨,处于相对高位。
预计后期优质麦价格将发挥优势,强势特征仍较明显,短期供应与市场需求间的博弈或将为市场带来阶段性、区域性行情,需关注各方面政策指向、仓单变化、不利天气引发的生长灾害以及盘面资金动向引发的投资机会。
由于我国小麦种植范围很广,因此小麦遭受冻害所处的生育时期不尽相同,危害时期及程度也不一样。
据笔者调查了解,豫北地区气温正常,大部分冬小麦产区降水也处正常水平,未现明显旺长,出现冻害可能性较低;豫南地区冬小麦冻害已有部分发生,但优质麦“西农979”因播种较晚,和普通小麦相比冻害偏轻。山东省小麦整体来看因当前处于冬眠期,土壤湿度较大,冻害不是很严重,其中鲁西南小麦主产区影响较小;胶东地区因播种较晚,冬前麦苗发育不好,冻害稍重;强麦“济南17”的越冬抗寒性较好,主要分布在济宁、菏泽、济南、滨州等地,此次寒潮影响不大。
江淮冬麦区由于今年先下雪后降温,预计多以叶片受冻为主,早播旺苗和晚播弱苗叶片受冻可能偏重,但基本不会造成分蘖节冻死,部分播种质量差、渍害严重的麦田,冻害程度可能较重。
从专业人士处了解到,此次超级寒潮对全冬性小麦品种无碍,对半冬性特别是春性品种有不同程度摧残,当前主流强麦品种“西农979”“郑麦366”“新麦26”“师栾02-1”“藁优9415”“藁优2018”“洲元9369”均是半冬性,“郑麦9023”春性。
虽然此次寒潮影响并未在短期表现出来,期货市场也并未“买账”,期价表现淡定,但其影响却是持续性的,具体灾害情况要在一段时间后表现,灾情的发展或是新的投资机会。
优麦需求显著提升
当前国内小麦市场面临供给相对充裕、周边市场弱势的大背景,且国内小麦下游需求较为单一。虽借助于春节备货需求旺季,但因面粉市场竞争激烈,加工企业提价困难,导致其采购需求在一定程度受到抑制。
2015年面粉加工企业平均开工率只有40%左右,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
无法有效推动小麦采购动力,多采取以销定购,做高库存意愿不强。
饲用小麦消费方面,随着玉米价格一路走低,小麦、玉米价差曾于2015年10月达到峰值水平,当前国内各地两者价差虽不同程度缩小,但总体仍处于近年来高位,小麦饲用需求较前几年相比骤降。从短期市场来看,虽然节前备货提振了需求,但市场供应相对充裕,小麦市场延续稳定格局。随着春节的临近,制粉企业节前备货入尾,且小年过后农民基本暂停售粮,市场购销开始转淡,预计节前市场难有大变化。
但在国内面粉市场中,专用粉销售“量价”均明显好于普通粉,民用粉销量不增反降,而专用粉销量则不断增加,产品由中低端向高端粉、专用粉转变,优麦需求量显著提升。
关注市场联动性
由于国内优质强筋小麦产不足需现象比较明显,因此每年均需要进口来弥补缺口。据统计,2015年进口总量为297万吨,同比增加0.05%。2016年小麦进口配额不再与临储拍卖挂钩,1月初已下发了2016年的进口配额,进口小麦到港可能维持较高水平。虽然优质强筋小麦市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同处小麦市场大池,难免受到周边普麦及其他相关品种的波及。在2015年6月新麦上市旺季,由于产量不足,国产优质小麦现货收购价格很快从2600元/吨涨至2800~2850元/吨,部分优质小麦如“新麦26”一度高达2900元/吨,当时郑州强麦主力1601合约期价则涨到了2840元/吨。但仅过一个多月,国内优质小麦期现货价格却“联袂”走低,这是由普通小麦价格快速走低所导致的。因此,优质麦市场是特殊的但却不是孤立的,周边市场变化不容忽视。
优质优价仍将持续
随着政策支撑力度的不断减弱,加上需求不振,普麦市场疲软成为常态。而未来仍有较多政策性小麦可以调控市场,2014年产小麦剩余数量仍然庞大,考虑到2015年最低收购价小麦仍未投放,供应压力不言而喻,普麦市场机会缩减。由于优质麦需求的不断增加,2015年以来两者价差已扩大到300~500元/吨,处于相对高位。
预计后期优质麦价格将发挥优势,强势特征仍较明显,短期供应与市场需求间的博弈或将为市场带来阶段性、区域性行情,需关注各方面政策指向、仓单变化、不利天气引发的生长灾害以及盘面资金动向引发的投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