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明副省长深刻阐述“大粮食安全观”

 黄旭明副省长在2016年全省粮食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践行大粮食安全观,要树立“五大理念”,做到五个并重
一是要树立“大种类”的理念,坚持水稻与旱粮并重,重点在旱粮端发力。粮食是个大概念,包括谷物、豆类、薯类三大类。抓粮食工作,必须考虑粮食协调发展、资源合理配置,把粮食安全的“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现在粮食资源配置仍不合理,水稻方面配置得过多、旱粮方面配置得过少。大家看到,这几年省里抓旱粮产业,成效非常明显,面积、产量、效益都在不断提升,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就是靠旱粮,这说明抓旱粮是正确的,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旱粮产业发展。
二是要树立“大储备”的理念,坚持“官储”与“民储”并重,重点在“民储”端发力。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全社会参与,仅靠政府解决不了全部问题。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公众消费心理还不够成熟,光有政府储备还不够,必须倡导全民储粮、全社会储粮,“官储”与“民储”结合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长远之计,现在全国粮食库存大多压在国有粮食部门,光靠国有粮食企业去保障市场供应,成本大、效率也不一定高,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光靠政府一家也未必能完全顶得住。所以,要通过建章立制、政策引领,大力推广农户科学储粮,督促指导单位食堂增加储粮,要求居民多储粮,严格核定粮食经营企业、粮食批发市场最低库存,实现“藏粮于民”“藏粮于市”“藏粮于企”,真正做到“家家有粮,遇急不慌”。在这方面,我提过多次,请各级粮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认真研究“民储”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积极探索可操作的措施和步骤,早日建立起全社会共担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三是要树立“大粮源”的理念,坚持省内粮源与省外粮源并重,重点在供给端上发力。我省粮食产不足需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抓粮源是关键,省内粮源主要用于储备,省外粮源主要用于消费。在省内,要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好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持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同时,要抓好粮食收购,建好粮食批发市场,完善粮食物流设施,更加有效地掌握省内粮源。
在省外,要深化省际间的粮食产销合作。现在,国内粮源宽裕,主产区相对比较困难,这是我们与主产区加强联系、增进感情、深化合作的好时机。要从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粮食产销合作,各地原有行之有效的粮食产销合作政策要继续执行,工作力度不能减,加快在粮食主产区建立紧密型的粮源基地,还要衔接“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和巩固省外粮源渠道,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和国外粮食资源,来保障我省粮食有效供给。
四是要树立“大产业”的理念,坚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并重,重点在粮食产业端发力。我们一谈到粮食,主要就是谈安全、谈储备,谈发展、谈产业的少了。这个思维定式要改变,高标准的粮食安全离不开粮食产业的发展,粮食产业的发展可以为粮食安全提供有效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目前,政府有形之手比较强,市场无形之手比较弱。可以预见,在国家巨大储备量的情况下,普通粮价格不会大涨,但走经营优质粮、功能粮、特用粮的路子,走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子,市场前景广阔。希望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合心合力来推动落实,抓出成效。
五是要树立“大消费”的理念,坚持粮食数量和结构并重,重点在结构端发力。粮食是个消费品,而且是人人要吃、天天要吃的大消费品。以前,我们抓粮食,绝大多数精力放在数量端,政府储备主要是保吃饱,是一些普通的粮食,实际上这些储备基本上没作为口粮;结构端关注不多。经济越发展,市场越细分,人们对粮食的品种、品质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可以预见,优质粮、功能性粮食、特用性粮食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比如糖尿病人吃的低糖米、病人吃的米、小孩吃的富锌米以及富硒米、粥米等等,还有不同品质和用途的番薯、马铃薯、豆类等等,都将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把粮食功能从填饱肚子提升到健康营养,意义非常重大,这是事关民族发展的大事。我们要顺应这个趋势,细分市场,大力推进粮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居民对粮食的优质化、多样性需求,这样,粮食这篇文章就能做大、做得丰富多彩。
 
2016-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