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个 馒 头

信息来源: 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发布时间: 2021-06-07 14:48

来源: 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发布时间: 2021-06-07 14:48

尊敬的各位评委:

 我以三个馒头为背景,讲述今天的党课。

 第一个馒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第55师进攻云南怒江,抗日联军在惠通桥沿岸驻军防御。军需官接到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那里的驻军已经4天没进一口粮食了。运粮车在半路扎进了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即四周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饥民们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军需官冲到被抢的车前,两眼似乎在滴血,一咬牙,将手里的机枪端起来,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忽然,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饿得双眼深陷,浑身骨瘦如柴,一双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双眼胆怯地望着军需官。军需官浑身颤抖着,一边是饿着肚子和鬼子拼命的我军将士,一边是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姑娘。但别无选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乡亲们,前面驻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四周顿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到军需官的手里:“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说话的这个小女孩叫小翠。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馒头默默地送上车去。然后用最后的一点儿力气抱起一块块填炮弹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冲去。一周后,军需官来到陷车的地方,找这个叫小翠的女孩。一位老大娘将他引到一座小坟包前,说,三天前她饿死了,是她家七口人最后一个死去的。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军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宁愿饿死也不动军粮。战争年代粮食如此弥足珍贵。

 第二个馒头,是在我上军校的时候。我的校长是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战斗英雄,很严厉、很古板,但却是我最尊敬的人,也是他和一个馒头的故事,让我知道了一个共产党员该如何有血性。上军校那会,我们南方的学员不太吃得惯面食,对于馒头确实不太中意,有一次吃早饭,校长等学员们吃完饭,在食堂转了一圈,而后,他命令我所在的学员队全体集合到食堂,当时我们很不解,见校长搬来倒剩菜剩饭的泔水缸,缸里面有十几个馒头,已经被浑浊的剩菜水浸泡,味道非常难闻,校长从缸里面拿起一个馒头,二话没说就咬了一口,随后大声吼了起来“在战场上,你们这是在放弃活下去的机会”,后来他讲述了在越南战场上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当时他们一个班被困在一个山坳里,没有喝的吃的,全班一个馒头从班长开始一圈递下来,没人舍得吃一口,大家都想着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那场战役他们班一半人牺牲了,班长也牺牲了,在收拾遗物时,他挎包里一直留着那个馒头,哪怕在生死关头,没也舍得吃一口。听完后,在场的学员纷纷主动去捡起丢掉的馒头,你一口我一口把馒头吃完。这件事,对我促动很大,以致在我自己带兵的过程中,也多次吃着泔水缸里的馒头,讲述英雄校长的故事,教育官兵粮食等同生命,不想拿生命开玩笑就别浪费粮食!

 第三个馒头,是局机关食堂的馒头。同样的馒头,因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折射出不同的意义,战争年代的馒头就是命,和平年代馒头虽不与命相连,但它却把曾经的那段苦难、战争的历史一步一步传承下来,告诫我们忘却历史将无以前行。粮食无论何时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作为守护浙江粮食安全的职能部门,要牢记历史,在爱粮节粮、防止餐桌浪费上身先士卒,时刻绷紧保障粮食物资安全这根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谢谢大家聆听!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