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潮新闻 记者 施雯 通讯员 魏骁 申娴元
今天(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潮新闻给大家讲讲一列火车和一碗红烧肉的“粮安天下”。
中欧班列回程运粮为企业省下一大笔成本
此时的浙江,正值丹桂正飘香的金秋,而远在千里之外的中亚内陆国哈萨克斯坦,已是初冬景象。
由于雨水偏多的关系,今年秋季,哈萨克斯坦原本9月结束的大麦收割季,延续到了现在。
几天前,浙江生猪保供骨干企业——华统集团贸易部负责人罗学文来到哈萨克斯坦坦出差。这一趟,他是来收购企业新一年饲料生产所需的原料大麦。
接下来的每个月,企业收购的大麦会通过中欧班列的回程列车运回浙江金华,供生产所用。
拨通国际长途,潮新闻记者联系上了罗学文,听他介绍过去一年间,企业供应链层面发生的变革。
华统集团旗下公司具备年出栏生猪300万头,年屠宰生猪1000多万头,年出栏家禽1000万羽的产能,这些畜禽产品供应的,正是我们浙江老百姓的菜篮子。
过去,企业以采购玉米、豆粕为主做饲料,去年,这家企业的粮食用量是40多万吨,最主要的玉米是从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国进口的,每吨价格3000元,豆粕的价格更高,要4000元/吨。
光采购粮食的费用,华统去年就花了很多钱。
今年3月,企业开始利用中欧班列从哈萨克斯坦采购大麦,逐步替代玉米。
当时,大麦的市场价是2700多元/吨,通过中欧班列进口是2400多元/吨,一下为企业节省了每吨大麦近300元的养殖成本。
罗学文算了一笔账,华统搭乘中欧班列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粮食,每年的量大概是15万吨,保守估计,按照每吨比市场价便宜200元的价格计算,一年就能为企业节省3000万元粮食采购费用。
昨天,罗学文跑了好几个粮仓看货,看到不少正在兴建的粮食收储和加工的场地。
今年已运回15万吨 未来将增加小麦、玉米等作物
2014年11月18日,首趟“义乌-马德里”中欧班列从义乌发车,铁路路程长达13052公里,横跨8个国家,转轨3次,历时21天到达马德里。
这趟班列开行之初,即成为中国运输线路最长、经过国家最多、换轨次数最多的铁路国际集装箱班列。
“义新欧”中欧班列改革后,班列开行数量和质量更是得到大幅提升。
截至今年9月底,金东、义乌双平台开通运行线路达23条,沿线布局5个分拨中心,辐射欧亚大陆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到达境外站点100个以上,实现满洲里、二连浩特、绥芬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伊尔克什坦公路口岸、广西凭祥口岸、云南磨憨口岸等8个口岸出入境,已累计开行8668列,发运货物71.1万标箱。
浙江海港国际联运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维明说:“平台于去年3月开展了进口粮食回程业务,主要是运输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大麦和麦麸颗粒,哈萨克斯坦处于北纬45度,粮食品质不错。目前,在班列回程的货源中,粮食占比已经高达80%。”
据统计,平台今年已累计开行粮食回程班列144列,1.2万标准箱,货重达到15万吨,货值约4000万美元。回程粮食业务的拓展,极大地便利了浙江省内外的养殖、粮食加工、酿酒等企业。
浙江丰粮集团是通过中欧班列进口粮食最多的一家企业。
集团总经理陈瑞杰告诉记者:“哈萨克斯坦的粮食进口,我们是从2020年开始做的,也是全国第一家通过中欧班列进口国外原粮的企业。过去,汽车陆运粮食较易撒漏,主要走海运,有了中欧班列后,每吨价格可以节省两三百块钱。去年,我们公司的进口量大约是13万吨,今年的贸易量更大。”
除了供应浙江市场外,丰粮集团也将哈萨克斯坦的粮食销售到了全国各地的饲料厂、啤酒厂。
粮食回程业务的拓展降低了本地养殖企业成本的同时,丰富了粮食进口途径,也有力保障了我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
“除了现有粮食品类进口的基础上,平台还会积极寻求粮食进口的多样性,增加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同时也会拓展来自俄罗斯的粮食业务。持续扩大‘中欧班列’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力。”方维明说。
(本文图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