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已归档】2023年世界粮食日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 > 典型案例

建德大同链式产业激活力 大地稻香同共富

信息来源: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发布时间:2023-11-03 15:30

建德稻香小镇位于建德市大同镇,现有耕地5.6万亩,其中水稻标准地面积2.4万亩。作为农业强镇,大同镇以粮食稳产保供为核心理念,锚定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守好责任田、扎牢粮袋子。目前全镇形成了以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为基础,育秧中心、农机共享中心、粮食烘干中心、粮油加工中心、秸秆处理中心、品牌销售中心等六大中心为核心的“双引擎”带动的高效粮食生产发展模式。

一、典型做法

(一)以“稳的态势”强底线、扩发展,推进水稻产业提质扩面。

粮食扩面稳步推进。建德稻香小镇水稻通过“非粮化”整治、抛荒田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农田综合水价改革等措施,不断夯实粮食生产根基。2020年以来全镇累计完成“非粮化”整治4763亩,抛荒田恢复种粮1546亩,建成综合水价改革粮田2.37万亩。目前全镇水稻、小麦等主粮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规模化种植比例达到89%。城乡风貌加速变革。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成高标准农田4398亩、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2126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入选2021年度全域整治省级精品工程。农业布局蔚然成形。以稳粮、稳农为核心,推进现代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造水稻标准地5000亩,健全粮食育秧、植保、收割、烘干、粮油加工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95%以上。

(二)以“优的趋势”强基础、促稳定,构筑最佳服务体系

建章立制创优“新平台”。注册杭州稻香小镇农创工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并成立农创大联盟,做好日常整治、培训、接待等工作,近两年接待考察参观领导达400余批次。筑巢引凤集聚“新农人”。建成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农创客服务中心,共引育农创客团队125家、488人;拥有省级乡村振兴实训基地、杭州市农业教育实训基地等多个教育基地,共开展农业培训80余场。精准发力构筑“新政策”。出台《大同镇关于加快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大同镇农创客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实施细则》,从产业扶持、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扶助,近两年累计扶持资金达430万元。

(三)以“进的态势”强动能、促转型,强化农业产业全链构建

推进科技赋能,做到“兴粮有支撑”。举办首届中国(建德)水稻发展论坛,落地全国先进的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压缩时间成本75%、降低了亩均成本12%、提高了亩均产量10%。落实农事保障,做到“稳粮有根基”。建成水稻育秧中心、农机共享中心、粮食烘干中心、粮油加工中心、秸秆处理中心、品牌销售中心等六个中心,服务半径达10公里以上,覆盖主粮面积1.5万余亩。强化保供能力,做到“产粮有保障”。水稻育秧中心年育供秧生产能力30万盘,农机共享中心引进植保无人机、全无人收割机等智能农机装备50余台,粮食烘干中心日烘干稻谷540吨,粮油加工中心可日产大米50吨,秸秆处理中心年产育秧基质1000吨、有机肥4000吨,品牌销售中心年销售额达1.3亿。

(四)以“质的优势”强潜能、促发展,加快平台全面升级

筑牢文创品牌的坚实基础。成功打造“建德稻香小镇·农创梦工场”区域公共文化产业品牌,推出“喝山泉的大米”、“幸福生活油和米”等文创产品,大米价格从原先4元/公斤提升至10元/公斤,大米荣获“浙江好稻米”优质奖、“杭州十大好味道”金奖。打造特色活动的强劲引擎。举办建德稻香小镇绿色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共征集220件文创产品设计;以稻田为舞台,打造稻田灯光秀、T台秀等创意活动;连续7年举办稻香生活节、农民运动会等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拓宽农旅融合的阳光大道。聚焦产业融合发展做“乘法”,打造稻田小火车、稻田牛型栈道、6·6骑行稻路,稻香小镇被纳入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秋冬精品线。2022年接待游客5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00万元。

(五)以“火的声势”强品牌、促形象,提升形象打造品质农业

推出新业态。建成杭州市首家“双千”直播空间点,开展系列助农直播活动,通过线上直播推广,拓宽销售渠道,开展直播带货100余场,在线观看超1500万人次。走上大荧幕。以稻田为景,完成大型综艺《奔跑吧·共同富裕篇》拍摄;以大同农创客为原型的《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二十大献礼剧,在各大主流媒体热播,展现了大同镇以“标准地、千斤粮、万元钱”为突破,激活土地的综合效益。登上高平台。将“耕地智保”和“田长制”紧密结合,打通守护“饭碗田”的数字化渠道,承办第32个全国“土地日”杭州主会场活动,相关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二、发展成效

(一)用生态之笔,晕染“满地生金”的色彩

借助环保部首个生态食品全域试点乡镇创建契机,通过“一水多用、一田多产、一地多收”模式,推进“稻鸭”“稻鳖”“稻蛙”稻田综合种养,亩均增收4000元;打造粮经轮作示范园,推广水稻-玉米、水稻-蔬菜等轮作模式,既保障了粮食增产,又丰富了“菜篮子”,亩均增收3000元。

(二)用数字之笔,描绘“智慧农业”的纹理

为实现水稻生产全过程信息化、智能化,开发建设“云上稻香”未来农场数字平台,建设了“农机预约”“惠农申报”“农创客专题”“稻香智管”四大核心模块,覆盖服务面积330平方公里,服务主体240余家、农户8400余户。

(三)用智慧之笔,涂抹“现代农业”的画卷

以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为基础,建成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提供“耕、种、管、收、储、碾、销”一站式服务;秸秆综合处理中心可生产4种不同菌种生物有机肥产品,做到“靶向施肥”,减少土地污染的同时提升农产品质量。

(四)用统筹之笔,勾勒“三金增长”的线条

突破行政村域限制,组建强村公司,围绕粮食种植加工、运营等内容,创新集成农机预约、“粮票代租”等模式,推动“股金、租金、薪金”迭代升级。2022年强村公司带动当地群众再就业500余人次,增加集体收益50余万元。

(五)用共富之笔,点染“乡村致富”的图景

以“扩中提低”为目标,按照“一链十坊”,打造农业共富梦工场。目前已建共富工坊5家,在建共富工坊10家,带动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劳动力就业1400余人,其中低收入农户占30%,回乡务工农户占2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