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价弱势运行短期国内小麦冲击较大

发布日期: 2011-11-07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中华粮网
字号:
分享至:
摘要:近期欧美债务危机虽有所好转,但国际粮价受制于丰产的基本面上涨乏力,仍处于低位弱势运行,同时国内在国际粮价处于低位时加大进口力度,笔者认为国际粮价的弱势运行以及进口量的增加,短期内对国内粮食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增强了市场主体采购谨慎观望的心态。
一、进口小麦性价比凸显国产优质小麦仍处“有价无市”格局
近期全球宏观经济面出现好转,但小麦供需格局因主产国丰产预期较为充裕。目前小麦主要出口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家市场竞争较为激烈。2009年,俄罗斯遭受严重旱灾,粮食产量大幅下滑,为确保国内消费,禁止小麦、大麦等主要谷物出口。2011年,受益于较好的气候条件,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各国粮食产量大幅增产,其中俄罗斯增产50%,约为9000万吨,乌克兰增产20%以上,达到5400万吨,哈萨克斯坦约为2900万吨。福四通国际1031日称,澳大利亚小麦作物即将再次丰收,产量料创纪录新高,新作产量预估区间为2500-2600万吨。IG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12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计达到6.836亿吨,高于早先预测的6.789亿吨,上年的实际产量为6.51亿吨。受供需格局明显改善影响,国际小麦价格承压弱势运行。加拿大市场春小麦价格自6月中旬的515加元/吨,至10月底跌至424加元/吨,跌幅达17.67%;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小麦期货自8月底的805.40美分/蒲式耳,跌至目前的636.50美分/蒲式耳,跌幅达20.97%。行业官员称,澳大利亚新麦已经开始收获,目前麦价偏低,澳大利亚标准白小麦报价为每吨285-290美元,东亚CNF价,一月船期,相比之下,黑海小麦报价为305美元;国内前期采购成本达3700/吨的加麦,报价仅为3400/吨,贸易商称1月船期的报价更为低廉,仅为3200/吨;美软红冬和澳大利亚标准白麦的市场报价在2300/吨左右,1月船期报价则跌至2100/吨。目前12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70.4美元/吨,合人民币1709/吨;到我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462/吨,较8月底下跌12.92%;而目前江苏产优质白小麦9023到广东港口报价2460-2480/吨,北方优质强筋小麦南方销区报价在2800-2900/吨。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19月份我国小麦进口量为17.7万吨(其中产地美国12.14万吨,澳大利亚5.56万吨),同比增长96.24%。进口海关主要为黄埔海关(16.78万吨),此外,厦门、天津、深圳和青岛海关分别有少量进口。1-9月我国小麦进口量为96.36万吨,同比下降19.14%1-9月我国小麦平均进口成本(不含税)为326.45美元/吨,到港完税价约2503/吨。ICG预计中国小麦进口量可能达到150万吨,高于早先预测的100万吨。
6-9月,我国小麦进口数量为69.26万吨;而去年同期则为50.09万吨,增长38.27%。国际小麦价格的低位弱势运行以及国内的大量进口对国内优质小麦市场短期内造成较大冲击,目前南方销区国产优质小麦采购较为谨慎,优质小麦呈现“有价无市”局面。而国内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主力合约ws12055月底的3046/吨,一路下跌至目前的2529/吨,跌幅16.97%
二、玉米及饲料麦进口加剧国内玉米弱势格局普麦饲料替代趋弱
目前国内新产玉米大量上市,玉米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回落。10月份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的下跌,其中,南北港口玉米价格较上月同期下跌60-120/吨;潍坊地区玉米工厂收购价更是从2700-2720/吨,跌至目前的2390/吨,下跌310-330/吨。据国际知名认证机构SGS SA公司近期的调查,国内今年的玉米产量可能跳涨至1.8918亿吨,增幅约6.7%,;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全国总产量1.845亿吨,美国农业部预测1.82亿吨,国际谷物组织预测1.805亿吨。而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的10月供需报告显示,2011/12年美国玉米产量预估为124.33亿蒲式耳,阿根廷2011/12年玉米产量预估为2750万吨。IGC2011/12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测数据从早先的8.452亿吨上调至8.552亿吨,上年为8.262亿吨。芝加哥美玉米期价自8月底的779美分/蒲式耳,跌至目前的653.5美分/蒲式耳,跌幅16.11%。国际玉米价格的下跌促使国内购买了150万吨玉米。国家粮油信息中心(CNGOIC)1025日称,根据船期推算,2011/12年度中国进口玉米数量有望达到500万吨;2010年玉米进口量157万吨,目前20111月至9月进口量645309.68吨。贸易商称,目前澳大利亚饲料小麦报价为每吨270美元,CIF价,中国已经购进了澳大利亚饲料小麦,取代高价玉米。
国际玉米及饲料小麦价格弱势运行及近期大量进口进一步拖累了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全国玉米收购均价自9月下旬的2335.98/吨,回落至目前的2174.25/吨,跌幅6.92%;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主力合约C1205期价自9月初的2413/吨,跌至目前的2232/吨,跌幅7.5%。目前广东港口东北产中等普通玉米成交价与美玉米到港完税价价差明显缩小,美玉米价格优势凸显,这将进一步冲击国内玉米市场价格。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国内食用农产品价格继续回落,这已是10月以来连续第三周回落;10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滑,鸡肉也出现了同样的降价趋势,部分地区鸡肉价格甚至已跌至成本线以下。猪价持续下跌尤其是国庆后的快速下挫,令养殖户信心大受打击,抛售加剧,同时亦拖累补栏行情。国内玉米价格较大幅度回落进一步传导到普通小麦饲料替代使用量。受玉米大量上市及小麦玉米价差明显缩小影响,小麦用于饲料加工成本优势降低,部分饲料厂与酒精厂已不再用小麦替代玉米。目前广州市地区跨省采购的饲用小麦价格在2320/吨,当地大型上市集团企业的饲用小麦库存保存在1-2个月。短期内,小麦饲料替代使用数量减少,这将对小麦市场价格带来利空影响。
三、政策托底及成本支撑麦价下行空间有限
目前小麦市场多重利空因素交织,短期内国际小麦、玉米对国内小麦市场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近期玉米价格的走势直接影响小麦市场。目前不少中小型粮食贸易商已开始出库抛售小麦,小麦价格面临较大的供应压力,预计短期内国内小麦市场将弱势运行,但下跌空间有限。从中长期来看,国内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拉动饲料消费量的大幅增加,国内玉米产量的增产不足以弥补需求的缺口,且进口数量相对有限,中长期对国内冲击不大,后期玉米与小麦的价差仍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将促使大量的小麦替代玉米作为饲料,成为小麦市场后期上涨的主要动力,目前短时间内小麦市场将处于以“时间换空间”的格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