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收获季各地豆价舞翩跹

发布日期: 2012-10-26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粮油市场报
字号:
分享至:
   【操作建议】建议豆农待价而沽,等待较好的卖“机”出现,而油厂可就低建仓,努力采购内外两种资源,避免单条腿走路,以防范后期“无豆下锅”的窘境出现。
  
  随着中美大豆收割进入尾声,产量已基本探明,季节性调整压力减轻。由于豆农惜售情绪正在形成,卖方市场的特征有望被重点定义,豆源的稀缺性或将激发市场出现抢购暗战,助推国产豆价“昂头挺胸”。而因内外大豆的价差已处于倒挂与顺价转换平衡点附近,美豆供需偏紧、出口持续给力,也将对国产豆价形成提振。
  
  减收成豆农惜售导火索
  
  尽管今年国内新季大豆已开始逐渐上市,但整体购销情况却较为混乱,一边是豆农普遍惜售、经纪人悄然囤货,一边是油厂压低收购价、观望氛围浓厚,导致交投冷清、数量稀少。
  
  宝城期货监测数据显示,当前东北主产区毛豆挂牌收购价主要集中在45004700/吨,虽然处于近4年历史区间上沿,但仍低于豆农心理预期价位。一方面,国产大豆种植面积逐年萎缩已成趋势,而产量下滑并未产生“物以稀为贵”的效应;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成本高企,挤压了种植收益,导致豆农承受减产、减收的双重压力,成本支撑令其心理底价抬升。
  
  据了解,今年国内大豆产量将大幅下滑11.63%,至1280万吨,导致其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攀升,作为豆农,对减产幅度的认知将更加深刻,囤豆待涨或将成为市场常态。而在前期美豆大幅下滑的报道渲染下,在临储大豆收购价公布之前,购销环节料有利于作为卖方主体的豆农,若收购方出现抢购行为,国产大豆均价很有可能站上5000/吨。
  
  不过,就压榨环节而言,油厂势必会从压榨效益角度整体考量,因为新豆理论压榨收益基本处于平盘下方。
  
  若以黑龙江哈尔滨地区作为参考,以4700/吨的新豆价格、9450/吨的四级豆油价格和3920/吨的豆粕价格估算,加工亏损为135/吨左右。
  
  在目前油粕现货市场相对清淡的环境下,油厂可能会与豆农周旋,压价收购原料的现状或难有改观,如果购销双方陷入僵持,豆价上涨将会不太顺畅。
  
  内外价差顺价若隐若现
  
  国内大豆价格平稳上涨,不仅体现了国产豆对于进口豆价格的补涨,也导致内外价差徘徊于-100100/吨之间,顺价平衡点若隐若现。按照历史规律,每年内外顺价主要发生在910月份至12月份,基本对应于中美大豆收割上市的时节,表现出内外市场相互交映的特征。
  
  值得说明的是,在前期美豆价格深陷近15%的跌幅时,大连豆一期价下跌不足6%,国产大豆现货价格更是岿然不倒。预计在期价企稳回升之际,必将带动现货市场更显强势。
  
  实际上,由于倒挂才是内外大豆价差的常态,后期美豆仍较国产豆具有先行性。目前,不仅国内豆农普遍惜售,随着美国大豆产量日益明晰,美国农户销售步伐也有所放缓,致使现货基差报价坚挺,令市场供应形势并无较大改善,这将抬高美豆出口报价。而因南美旧作大豆已没有出售余量,中国进口需求只能加重对美豆的依赖。
  
  预计1012月份国内进口大豆到港数量将达1320万吨,尽管装运速度加快,但对于月均近530万吨的压榨需求而言,采购力度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在港口库存持续下滑、国内需求向好之际,2012/2013年度进口大豆再创新高已成必然。
  
  与此同时,临储大豆两周一次的拍卖节奏,对于现货市场的供应压力正在减轻,由于2009年陈豆已销售完毕,2010年生产的大豆开始涌入市场。然而,因1011日拍卖底价定在4500/吨,市场成交骤然下滑,但却暗示了新季大豆临储收购价将会高于4500/吨,有望推动内外豆价相伴上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