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出租土地成趋势农业规模化存瓶颈

发布日期: 2012-10-30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粮油市场报
字号:
分享至:
   一方面是不断上涨的务工收入,催生了出租耕地外出打工的需求;另一方面伴随着规模化种植效益的日益凸显,一些种粮大户和企业也开始了租地行动。
  
  近日,在东北农村地区采访时了解到,当不再依靠土地生存的年轻农民遇到不断上涨的耕地租种费用时,大批耕地正在加速从这部分农民手中流转到种粮大户、企业的手中,农业生产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不过,资金短缺、招工难仍束缚着农业规模化的步伐。
  
  耕地自种变出租
  
  辽宁省昌图县曲家店镇曲家村村民郭俊伟家里一共有旱田14亩,由于夫妻二人常年在外地打工,3年前就把土地转租给镇里的种粮大户陈立斌,去年1亩地转租费用500元,今年因为粮食价格上涨,1亩地租种费用提高到600元。
  
  与昌图县不同,由于水稻收购价格较高、种植风险较低,辽宁省盘锦市每亩水田转租价格要比旱田高一些,大约在750元。大洼县王家镇罗家村村民王明凤算了一笔账,以正常年景水稻亩产600公斤和2.8/公斤的收购价测算,每亩地收入1680元,但扣除成本,每亩地纯利润仅在800元左右。所以再考虑到种植风险等因素,除少部分没有外出打工机会的老年人和妇女外,多数农户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除种植成本上升、耕地转租费用上涨等因素外,外出务工收入的不断提升也是吸引年轻农民转租土地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目前,建筑工地的普通力工每天收入可以达到150~200元,而像瓦工等工种每天收入则达到300元以上。
  
  截至2011年,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扩大到3677万亩,规模经营面积达到7411万亩,分别比2007年增加1627万亩和2400万亩。
  
  种粮大户和企业跃跃欲试
  
  与一些耕地数量有限的散户不同,由于一些农业大户、农业企业所占有的耕地数量巨大,通过批量购买农资可以实现低成本,通过品牌打造和减少中间环节又可以获得高收益,所以,他们继续租赁土地、扩大规模的愿望也更加强烈。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新立成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成民是盘锦市大洼县有名的种粮大户,由于耕种土地较多,他和村民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超过80台套。
  
  据了解,李成民租种土地面积1800亩,扣除种植成本和土地租种费用,1亩地按纯收入200元计算,年收益可达36万元。
  
  同样,黑龙江省桦川县梨丰乡繁荣村农民朱云2011年种了30多公顷土地,其中23公顷玉米,每公顷玉米产量2.3万斤左右,一共卖了260多吨。“赶上去年玉米价格好,刚从地里收上来的潮粮每斤就卖了0.72元,一年下来的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在吉林省前郭县王府站镇,甘肃农垦集团自2010年开始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工作,项目区涉及当地5个村,共13744122人。
  
  甘肃农垦集团吉林前郭县王府站镇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区总经理万尊新介绍,王府站镇现代农业示范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我们此前经多次测算,预计王府站镇现代农业示范区第一年亏损额应该在200万元左右。”万尊新说,“但效果远远好于预期,从目前情况看,每亩收入至少达到100元,这也坚定了企业的信心。”
  
  受制资金短缺和用工难
  
  一方面是种粮大户在东北农村地区日趋集中的土地,在各地粮食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是随着农资价格、人工工资的大幅攀升,对一些种粮大户来说,日益严峻的生产成本压力也在考验他们。更为严重的是,农村青壮劳动力的短缺和贷款难、不灵活,成为影响种粮大户发展规模、提升收益的重要因素。
  
  吉林省东辽县建安镇亮甲村47岁的刘中文种植了12公顷农田,多数是承包外出打工农民的土地。“现在雇工难对种粮大户来说是一个大问题,雇不着人就要提高价格,要不然耽误节气呀,这样一来就增加了种粮成本。”刘中文说。
  
  与刘中文的烦恼不同,辽宁省昌图县曲家店镇双赢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立斌的主要烦恼是找不到集中连片的土地。陈立斌说:“与一些年轻人不同,农村地区还有一些观念守旧的老人和一些找不到工作的妇女,不种地也没什么事,所以不愿意把土地出租,影响了我们规模化种植的发展。”此外,资金紧张也是一些种粮大户每到春耕时最犯愁的事。虽然粮价不断上涨,但包括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以及机耕、承包土地等费用不断上涨,农民每年大部分收益都要投入到第二年的春耕生产中,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情况。
  
  据黑龙江省桦川县、宝清县一些种粮大户介绍,每年虽然有用于种地的贷款,但发放时间相对较晚,一般要在310日左右。为了买到便宜些的农资,有些农民2月份就开始筹备。为了弥补春耕资金不足,一些种粮大户不得不通过高额利息的民间借贷解决,极大地增加了种地负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