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发力新型农业模式

发布日期: 2012-03-05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粮油市场报
字号:
分享至:
编者按:通过粮食功能区打造,当地村民获得了土地流转租金或者粮食,与此同时,还可以优先在功能区务工,取得劳动报酬,相比原先单一从事农业劳动而言,收入结构得以改变,收入大大增加。
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和练市镇的交界处、湖盐公路大虹桥北侧的七星桥村省级大虹桥粮食生产功能区里,大片农田里的冬小麦已经冒出青青的嫩茬。虽然气温还很低,但是这里已经散发出春天的气息。
在这片粮食生产功能区里,沟、渠、路等设施已经完善,农田多是50亩见方的长方形块田,排列整齐。“水稻正在育种中心里育秧,到了5月就可以插秧了。在这里,从水稻的插秧到收割、烘干等过程,我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以前到了农忙季节,靠人工种田根本忙不过来。现在冬小麦和水稻轮作,今年应该又会有个好收成。”七星桥村的农民许新发说。
据了解,湖州市南浔区今年重点以“一方九点”10个千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示范引领,将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3.32万亩。而大虹桥粮食生产功能区就是“一方九点”中的“一方”,也是区级示范方,区域总面积2500亩。
科学种田种“肥”庄稼
“我们有水稻烘干中心及育秧中心。功能区里已经实现了统一品种、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统一收购的‘五统一’社会化服务。”南浔华扬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吉呈祥说。去年测产统计,虹桥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平均晚稻单产经省市专家实割验收,达到634公斤。“今年的水稻正在育种阶段,在去年的4个主要品种的基础上,增加了苏1176和嘉禾228这两个高产新品种。”在南浔华扬粮油专业合作社的600平方米的农机大院里,笔者看到了高速插秧机、中型拖拉机、收割机、植保机等机械设备20多台套。南浔华扬粮油专业合作社的农技人员黄水荣介绍说,将种子洒在秧盘上,放在地里,上面附上土层,等秧苗生长出来,直接将秧盘从地里取出放在插秧机上,就可以进行机器插秧了。
据了解,南浔区“一方九点”10个千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都配套建立了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其中由粮食加工企业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参与功能区建设的有5家,种粮大户牵头成立的有2家,村级经济合作组织牵头成立的有3家,新建农机大院2个,水稻烘干中心3个,购置水稻烘干机15套,各类农机器具30多台套。
大虹桥粮食生产功能区引进了粮食加工企业入驻,成立南浔华扬粮油专业合作社,推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在功能区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粮食功能区里减少了低毒农药的使用。黄水荣说:“在我们粮食功能区,一般情况下,34次喷药就可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而农户一般要进行78次喷药才能达到同等功效。”大面积实现专业统防统治,有效地降低了农业生产环境中的农药残量,保护了生态环境,提升了粮食安全水平。
许新发说,以前自己家里种田,施肥、农药都自己随便配。“现在合作社讲究规范操作,配置农药及施肥的设备十分先进,防虫效果比以前好,连农药的使用次数也较之以前明显减少。”据介绍,去年,南浔区共有28名农技人员在各粮食功能区蹲点服务,开展技术培训20多期,培训人员近2000人次。
土地流转转“活”土地
“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在家里种地,嫌收入太低、太辛苦。现在随便哪个厂里上上班,只要肯做,每个月收入都会有20003000元。”村民许新发说。“以前我家里有9亩地,靠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不算人工,种子、农药、化肥又是一大笔投入,还要担心收成,收入没有保障。”他说,“我64岁了,去企业打工不太现实,在家里不种地的时候就闲着。
现在我在南浔华扬粮油专业合作社工作,一个月有1650元工资,收入比种地的时候翻了几番。”据了解,双林镇七星村的附近有很多个体加工企业,大多年轻劳动力选择到附近企业去上班,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50”、“60”人员。
据南浔区农业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浔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创新流转形式,引导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先股后转、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流转。集体的土地流转方式结合各个村的实际,因地制宜。
七星村党支部书记沈银龙告诉笔者,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缺少劳动力,所以选择将土地统一流转给华扬粮油生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每年以250公斤稻谷的市场价为标准折算每亩的流转收益。“大虹桥粮食功能区一期面积1762亩,已经实现全部流转,解放了本村劳动力一半以上。”“南浔华扬粮油专业合作社现有固定工人7个,一个负责农技,两个安排生产,其余负责具体管理。接下来,二期建成后规模将达到4000多亩,我们需要更多像许新发这样的工人。”吉呈祥说:“平时农忙的时候,我们还会在附近找临时工。”
一名来自邻村花城村的50多岁的大伯告诉笔者,他在华扬合作社做临时工,每天也有60元收入,“我这样的年纪到城里打工很辛苦,生活又不方便,而在这里能有这样的收入,我已经很满足了。”
沈银龙表示,以前的种粮大户最多也就500多亩土地,无法形成规模,如果使用大型农资农具,投入成本太大。通过粮食功能区打造,村民获得了土地流转租金或者粮食,而同时可以优先在功能区务工,取得劳动报酬,相比原先单一从事农业劳动而言,收入大大增加。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