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涨价缺支持籼米受冲击

发布日期: 2012-05-02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粮油市场报
字号:
分享至:
     【主要观点】目前,国内粳稻产区稻强米弱态势加剧。粳米市场价格上涨不仅缺乏利多因素支持,而且还有走低的可能,但降幅不会太大。由于当前处于大米销售淡季,且近两个月国际大米进口数量增加较快,对国内籼米市场有一定冲击,致使部分地区籼米价格略有下滑。
  
  粳稻产区稻强米弱态势加剧
  
  上周(423~27日),国内粳稻米市场价格持续稳定。产区稻谷价格基本稳定,局部地区小幅上扬,销区市场米价总体持稳。其中黑龙江出米率64%~66%、水分含量15.5%~17.5%的圆粒稻谷收购价格为2560~2740/吨,出米率70%、水分含量14.4%以内的圆粒稻谷收购价为2800/吨左右,粳米出厂价为3980/吨左右。江苏南京地区普通稻谷收购价为2860/吨左右,大米出厂价为3960/吨左右;安徽芜湖地区粳稻收购价格为2800/吨左右,粳米出厂价为3980~4240/吨,均与前一周基本持平。北京市场东北米批发均价为4600/吨左右,杭州市场安徽产标一晚粳米批发价为4100/吨,均与前一周持平;福州市场标一东北米批发价为4720/吨,比前一周上涨60/吨。
  
  目前,国内粳稻产区稻强米弱态势加剧。一方面,农民手中剩余稻谷库存数量快速减少,大多数农民所持有的粳稻质量较好,其对后期价格上涨的期望仍然较高,随着市场粳稻流通量逐渐减少,粮食购销、加工企业经过长时间的消耗,库存有所下降或不足,为了补库而适当提价收购粳稻,致使一些地区价格稳中有涨;另一方面,市场粳米需求持续疲软,而供应相对比较充裕,价格走势持续受抑,同时,当前市场上还有部分粳米水分偏高,价格高于籼米,经销商库存量较大,既不便于长期保管,销售又不占优势,特别是南方天气逐渐转暖,降雨较为频繁,销区市场水分较高的粳米保管有困难,大米经销商很有可能下调价格促销。因此,粳米市场价格上涨不仅缺乏利多因素支持,而且还有走低的可能,但降幅不会太大。
  
  进口大米限制籼米上涨空间
  
  上周(423~27日),湖南长沙地区早籼稻收购价为2680/吨,早籼米出厂价为3760/吨,中晚籼稻收购价为2740/吨,中晚籼米出厂价为3920/吨;江西南昌地区早籼稻收购价为2600/吨,早籼米出厂价为3700/吨,中晚稻收购价为2680/吨;安徽芜湖地区中晚籼稻收购价为2760/吨,晚籼米出厂价为3840/吨;湖北武汉地区中晚籼稻收购价为2720/吨,中晚籼米出厂价为3860/吨,均与前一周持平。
  
  近期,南方地区有大量进口大米进入市场,价格较为低廉。监测显示,越南、巴基斯坦进口大米到厂成本基本在3700/吨以下,低于国内籼米价格。而国内籼米加工企业因稻谷成本较高,而米价持续低迷,加工利润偏低甚至为零,已有部分米厂选择停产或者半停产的经营方式来降低亏损。
  
  而对于大米销售,部分加工企业则采用在国产米中添加进口米的方式,但近期进口的大米虽然价格较低,品质也较差,如果添加比例较大,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口感。南方有部分比较注重自身品牌的企业拒绝添加进口大米。但毋庸置疑的是,廉价的国际大米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1个多月的时间,从量上看,其对我国大米市场影响甚微,但其价格作为一种标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内籼米,特别是早籼米价格上涨的空间。
  
  粳籼稻米市场价差小幅波动
  
  近期,国内粳籼稻米价差基本稳定,结束了前期持续缩减的趋势。截至427日,黑龙江建三江地区粳稻收购价为2840/吨,湖南长沙地区晚籼稻收购价为2740/吨,两地价差为100/吨。上月同期两地价差为60/吨,去年同期两地价差为230/吨。随着粳籼稻谷市场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其价差也趋于稳定。
  
  截至427日,黑龙江建三江地区粳米出厂价为3980/吨,湖南长沙地区晚籼米出厂价为3940/吨,两地价差为30/吨,上月同期两地价差为20/吨,去年同期两地价差为200/吨。相对于稻谷的稳定,米价则出现小幅波动。目前,国内稻米市场呈现稻强米弱的市场格局。稻谷有最低收购价托底,市场走势持续高位;大米价格则完全受市场控制,由于当前处于大米销售淡季,且近两个月国际大米进口数量增加较快,对国内籼米市场有一定冲击,致使部分地区籼米价格略有下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