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收购有看点政策影响是主流

发布日期: 2012-05-09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粮油市场报
字号:
分享至:
  自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每年的夏粮收购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国家一方面希望通过提高粮食价格来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另一方面,又不希望粮价上涨对国内宏观经济形势造成压力。目前,华北黄淮地区冬小麦苗情良好,增产可能性极大。在这种背景下,今年的夏粮收购有哪些看点值得分析。
  
  首先,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预案能否启动。目前,执行小麦托市收购的6个省份(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的小麦平均收购价格在1.07/斤左右,高于政策所规定的1.02/斤的托市价格水平。尽管新小麦上市之初价格普遍低于陈麦,但相应收购地区是否能达到“预案”所规定的价格水平,依旧值得关注。
  
  近几年,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执行直接或间接地和“推动了小麦价格上涨”挂上了钩,部分地方粮食企业也视小麦托市收购为“一块肥肉”,违规收购乱象丛生。有消息称今年在收购期间,除了由中储粮一家规范化执行收储任务之外,收购总量控制也将成为新收购预案的调整内容,这将使得政府主导的收购行为对市场的影响进入到可控范围。
  
  其次,农民售粮心态是否较往年宽松。农民的售粮心态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对后期的看涨预期,这样的预期是基于往年的售粮经验而定;二是当年的种植成本,如果当年种植成本明显提升,通常持粮观望的心态将会加重;三是用钱需求及家庭状况,急用钱、家中人口少、粮食存放条件简陋的农户多及时出售新粮,而种粮大户、有良好存放条件的农户在新粮上市前多谨慎出售;四是政策和收购环境的影响,如果种粮农户知晓国家正在执行大量的政策收购或是当地出现多种渠道抢收,则会导致农民惜售心态提升。
  
  第三,国家对于“小麦库存总量”的态度。当前,主要谷物品种中只有小麦库存相对充裕,临近新作小麦上市,国家对小麦的存量持何种态度,将会对我国小麦后期行情走势起到关键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20092010年收购的托市小麦目前总量大约在1200万吨左右,2011年没有启动托市收购及临储收购作为临储小麦,按照目前的成交情况,虽然足够投放到2012年年底,从长远来看,依旧面临调控风险。
  
  所以,在保持与往年国有储备同等水平的前提下,如果托市预案无法启动或零星启动,是否会启动小麦临时收储政策补充库存值得进一步关注。
  
  最后,养殖、饲料企业规模性进入小麦收储行列对市场的影响。自去年开始,玉米现货价格就大幅超越小麦,时至今日,玉米小麦价格倒挂的现象难有逆转,小麦用作饲料替代也成为常态。
  
  饲料、养殖企业今年大规模进入小麦的收储行业在所难免,这无疑成为小麦收购大军中强有力的竞争者,无论是直接入市收购,还是通过合作收购,都将加剧局部地区行情的波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