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上涨收尾大豆油接棒反弹

发布日期: 2012-07-20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中国粮油网
字号:
分享至:
         原料花生价格的持续走高,推动了花生油价格的上调,多个花生油厂商年内已两度上调出厂价,但终端销售受淡季和调价影响则异常清淡,随着原料价格的降温,后市花生油继续上涨的动力已然不足。与此同时,在大豆减产预期推动下,国际期货市场豆类行情则不断升温,也带动国内大豆油批发价格出现小幅上涨。
  
  花生油续涨动力不足
  
  商务部19日最新消息,79日至15日商务部生活必需品市场系统重点监测的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油零售价格整体走高。其中,花生油价格继续上涨,比前一周上涨0.2%,比3月底上涨5.4%
  
  事实上,在原料花生米价格上涨的推动下,花生油价格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就一路攀升,且在今年依然“高烧不退”。今年以来,包括鲁花、金龙鱼在内的国内食用油知名企业都多次上调了花生油出厂价。在出厂价的带动下,花生油终端价格也随之跟涨。以市场占有量大、有价格“风向标”作用的鲁花为例,目前鲁花牌花生油批发价格与其今年第一次调价前(4月初)相比,涨幅已接近15%
  
  不过,据中国证券报记者向北京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相关人士了解,本周以来花生油价格保持平稳,价格的攀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消费量,使得目前正处于消费淡季的花生油交易量较为清淡。
  
  另据了解,当前国内花生价格整体维持弱势平稳走势,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下滑,已经难以支撑花生油价格的继续上涨。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国内食用油消费主要以大豆油为主,花生油的占比很小,且当前处于消费淡季,其价格上涨对整个食用油市场行情影响程度相对有限。
  
  对于后市,该人士表示,花生油市场已然进行了充分的价格上调,应该说当前已处于收尾阶段,短期内花生油价格持续上涨动力不足,将保持平稳走势。
  
  大豆油接棒小涨
  
  商务部19日信息还显示,79日至15日,菜籽油、豆油价格均比前一周上涨0.2%,其中,南宁、西宁和长沙菜籽油价格分别上涨1.5%1.2%1.1%,济南、天津和西宁豆油价格分别上涨1.5%1.1%1%
  
  今年4月份,受欧债危机持续影响,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及消费需求增长的悲观预期加重,豆类期货市场行情出现“瀑布式”下行,也拖累大豆油批发价一路下挫。然而,进入6月下旬,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加剧了美国大豆减产预期。世界三大大豆出口国阿根廷、巴西和美国均受到了极端天气的影响,大豆供给能力下降已成为既定事实,这就给豆类行情上行奠定了基础。
  
  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7月份月度供需报告预测,美豆产量为30.5亿蒲式耳,较上月预测减少1.55亿蒲式耳。在大豆减产的预期下,国际期货市场豆类行情不断“升温”,当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豆油8月合约收盘报价环比涨幅已分别超过22.86%10.38%
  
  期货行情走高也带动国内大豆油批发价格出现小幅反弹。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了解到,7月以来,各品牌大豆油批发价格均较月初有所上涨,涨幅1%-2%不等。部分品牌调和油也出现上涨。但由于市场正值消费淡季,销售疲软的局势并未因价格上涨而明显改观。
  
  玉泉路市场信息部负责人高红霞表示,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大豆及豆油进口量增长较快,为保障国内供给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预计国储大豆低价定向投放市场的稳油价措施会适时推出,从而将有利地减轻输入性通胀压力,降低国内大豆油价格上涨幅度。
  
  海关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进口大豆562万吨,同比增长30.7%1-6月累计进口2905万吨,同比增长22.5%6月份进口食用植物油54万吨,同比增长14.9%1-6月份累计进口327万吨,同比增长21.1%
  
  高红霞认为,每年七、八月份是美国大豆“天气炒作期”,加上当前严重的干旱现状,短期内豆类行情将易涨难跌,从而对国内现货价格形成有利支撑。综合考虑国家宏观调控稳物价、国内市场供应较充裕、终端消费需求疲软等多方面因素,预计短期内大豆油仍存在上涨的动力,但上涨空间相对有限。(中国证券报)
  
  相关链接:花生油各大品牌全数提价豆油走向成看点(中国新闻网)
  
  由于花生仁价格今年以来比去年底涨了超一成,花生油各大品牌全数掀起提价风。继金龙鱼之后,鲁花、中粮福临门、鹰唛都在近日下发调价通知,平均涨幅在一成左右。这也是继今年4月普涨8%后,花生油价格的第二度调整。
  
  有分析指出,花生原料近年看涨,除了成本高企外,还与休闲食品对花生需求增加,导致榨油供应比例下降有关。据悉,由于花生油在我国仍属于“小油种”,随着国外大豆价格看涨,下一步豆油走向成为看点。
  
  超市:
  
  昨日,本报记者从广州本地一家超市获悉,近日该超市已收到总部位于山东的鲁花花生油的调整通知,平均涨幅达到10%。其中5L装和4L装进货价升幅最大,升幅达到9.3%11.8%。而5.438L装的花生油涨幅不大,约2.3%,但涨后进货价达到151.5元,接近目前的零售价。
  
  超市:
  
  4L装进货价涨幅最大
  
  提供上述消息的超市人士同时对本报指出,其也收到了位于中山的鹰唛口头涨价通知,目前未收到报价单,但估计涨幅会与鲁花看齐,“最迟下周就会收到报价单。”目前,超市还没消化完之前的库存,零售价还没调整,不过预计下周库存消耗完后,零售价会陆续调整,涨幅会与进货价的调整一致。
  
  本报记者也从中粮旗下的福临门处获悉,基于成本压力,中粮福临门花生油经销商价格调整拟于7月中旬开始,调整后的价格与市场同类产品价格基本持平。不过,该公司未透露平均涨幅。
  
  早前,金龙鱼证实已在73日发出通知,旗下花生油平均价格上调8%,原因是花生原料价格上涨,同时调整价格的还包括同一集团所经营的胡姬花品牌。
  
  对于7月起各大花生油的轮番调价,业内均赞同是由于压榨花生油所需的花生仁成本上涨所致。2010年,我国花生仁产量达到1564万吨,其中约半数来自河南、山东两省,这两大花生“粮仓”基本决定了我国花生原料价格走向。
  
  分析:花生用量增
  
  大豆压榨也普遍亏损
  
  “花生仁的价格一直比较高。”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查询时艾格农业咨询公司油脂行业分析师常桂先表示,按照从上述两省收集而来的数据,花生仁价格今年以来比去年底涨了超过一成。
  
  据介绍,现时花生仁原料每吨价格约11875元,而去年9月时是13225元。花生仁低点出现在去年12月时的约10900元,今年5月份达到高峰,约每吨12300~12400元。据悉,由于新花生要9月上市,目前企业压榨的都是之前采购的库存。
  
  常桂先认为,原料上涨首先是由于需求的增加。她指出,花生分为食用和榨油两种用途,以往榨油和食用比例是6040,而现在榨油下降到50%,主要是休闲食品发展比较快,食用花生用量增加。另外,花生的种植成本也增加,主要受化肥、人工拉动。
  
  记者了解到,花生油在各大油企中只属“小油种”,如只占金龙鱼全部销售比例约5%~8%,占大头的豆油怎么走将成看点。农业部数据显示9日到15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合约收盘价与上年同期相比高出19%。目前,我国大豆进口对外依存度约80%,当中大部分用于榨油。
  
  一家大型跨国粮商期货业务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大豆油在国内调价仍需要经有关部门“批准”,大豆压榨也普遍出现亏损。主营业务是油籽加工的中国粮油(0606.HK)发出盈利预警,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将显著减少;“刀唛”和“红灯”牌生产商南顺(0411.HK)预期年度业绩将转盈为亏。
  
  福临门方面表示,由于成本上涨因素,确实面临着较大的运营压力。“中粮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增加市场份额、内部流程优化、提高管理运作效率来抵消成本压力,尽可能通过积极的企业运作来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价格上涨幅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