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山茶油:小标识“打通”大市场
这几日,衢州市山茶油质量安全协会喜事不断。上周,秘书长赵普义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领来了“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先进单位的奖牌;这几天,又传来个好消息,今年第一季度全市抽检了25批次食用植物油,结果显示全部合格……
是什么让成立不到一年时间的市山茶油协会赢得了政府的认可?是什么促进了衢州市山茶油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市山茶油协会和生产企业。
小标识化身质量“铁将军”
上周,浙江金勺科技有限公司向市山茶油协会递交了一份申请表,申请对8吨山茶油做灌装前的现场检测。第二天上午9点,记者跟随市山茶油协会的工程师老徐、技术员小邱来到金勺公司。
走进井然有序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全自动的灌装流水线上忙碌工作。一个高达3米的不锈钢大罐矗立在车间一角。“今天要检测的就是这罐8吨重的山茶油。”浙江金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文龙指着不锈钢大罐说道。技术员小邱熟练地拿出随身携带的检测工具和化学试剂,从大罐出口处取了两杯山茶油,并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将两张封条贴在大罐的顶部进口处。
15分钟后,试管中的溶剂颜色没有发生变化,试管下层的酸液澄清如水。检测证明,是纯山茶籽油。站在一旁认真观看的胡文龙脸上露出了微笑。
回到办公室,工程师老徐将“衢州山茶油”监制防伪标识交到胡文龙手中,并告知等明天各项指标出来后就可以灌装了。
“不出意外的话,我这8吨山茶油一周左右就可以在杭州、上海市场上架了,消费者只要上网输入这组防伪码,就可以看到产品的报告单。”胡文龙笑着说,别小看这小标识,它可是把关“衢州山茶油”质量的“铁将军”。
据记者了解,自2012年12月底市山茶油协会推出“先检后放”的新举措,到目前为止,协会已为浙江金勺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老树根油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山常发粮油有限公司等企业现场检测山茶油几十批次。
小标识背后的故事
上周,记者从市质监部门了解到,今年第一季度我市抽检食用植物油25批次,结果显示全部合格。这份满分的“成绩单”是对我市山茶油质量的充分肯定。
可是就在两年前,我市山茶油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个别企业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衢州山茶油的声誉。正在衢州各家山茶油公司老板为以次充好、掺假掺杂等问题大伤脑筋时,一个新想法与时而生——成立山茶油质量安全协会,在外部严格监管的基础上推动行业自律,规范山茶油市场。
2012年3月,成立山茶油协会的想法得到了政府领导的认可和质监、工商、林业等多部门的支持。当年6月,衢州市山茶油质量安全协会正式成立。短短3个月时间,协会从筹备到成立,可谓“神速”。
上周,记者在浙江老树根油茶公司采访时,遇见了河南省郑州市双茗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靳红霞,她这次是专程来衢州订货的。“衢州山茶油品质好,质量过硬,我可是慕名而来,这次订了60万元的货。”靳红霞笑着说。
小标识和大目标
这段时间,市山茶油协会正忙于筹备今年4月份的理事会,在这次会议上,有一个重要议题——商讨注册“衢州山茶油”证明商标。
“山茶油产业是绿色环保产业,衢州有山茶油林面积60多万亩,油茶籽产量12万多吨,年产山茶油4775吨,产值2.68亿元,占全省年产量的45%。”赵普义介绍,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财富,让这笔财富更好地造福于民,为我市茶农和地方经济创造更多财富,是他们努力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