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麦境遇迥然品质成收购僵持点
当前农业已进入“三夏”生产的攻坚阶段,一手抓夏收,一手抓夏种。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6月16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2.74亿亩,麦收进度过八成。从五大小麦主产区来看,安徽、河南两省麦收工作基本结束。全国冬小麦收获的主战场已北移至华北平原的东部和北部。夏收结束,夏种随即展开。
新陈小麦价格境遇迥然
端午节过后,受国家托市收购提振,主产区小麦收购价呈现一种稳中趋涨的态势。但与之相反,陈麦价格却走入了一个低谷,试产暗淡,局部价格回落迹象十分明显,不少屯粮的农民和厂商眉头紧锁。
据了解,目前,安徽、湖北麦收基本结束,河南、江苏、陕西、山西等地小麦进入收割后期,河北、山东等地小麦收割正进入高潮,各地的小麦上市量在不断增加。随着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托市收购的陆续启动,新麦价格基本呈现稳中趋涨态势。
国家粮食局6月14日发布的2013/14市场年度夏粮收购进展公告显示,截至6月5日,江苏、安徽等6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已经合计收购新产小麦91万吨,收购进度快于上年,价格基本在国家托市价格水平。
6月14日,江苏兴化市大型面粉厂新红小麦挂牌收购价1.17元/斤,安徽蚌埠怀远地区面粉企业新产小麦挂牌收购价1.14~1.15元/斤,河南周口太康地区收购商2013年产小麦收购价1.14元/斤,由此可见,主产区新麦价格都比去年高出一点或者趋于平稳。
在卓创资讯小麦行业分析师李红超看来,新麦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李红超告诉记者,端午节后,郑州强麦期货跳空高开,放量增仓上行,一举创出近4个月来新高。河南、湖北、安徽以及江苏相继启动托市收购预案,伴随着主产区托市收购的大规模展开,新麦购销渐活跃,新麦收购价格有望继续稳中有涨。
除此之外,由于政府的最低小麦收购政策只针对普通小麦,普通小麦价格在托市政策影响下逐年走高,而优质小麦主要受供需影响,在去年麦收期间以及以后数月,普通小麦和优质小麦价差缩小,一度持平。优质小麦单产不高,且田间管理要求严格,生产成本高,并且种植不占优势,因此在去年秋冬播中,优质小麦播种面积下降。
加之天气异常,今年优质小麦产量下降。如此一来高质量小麦数量降低,价格必然会上升。
相对于新麦,陈麦的日子却不怎么好过。
6月中旬以来,随着国内产区新麦的逐步上市,陈麦价格局回落迹象明显。目前面粉厂家挂牌收购陈麦有限,多以粮库出库麦维持生产,部分制粉企业已基本退出陈麦市场收购。
6月14日,山东德州禹城地区大型面粉企业2012年产小麦收购价1.23元/斤,较端午节前下跌5分/斤;诸城面粉厂陈麦收购价1.28元/斤,下跌1分/斤。河北石家庄地区二等白麦出库价1.29~1.30元/斤,保定地区二等白麦出库价1.29元/斤,均较节前下跌1分/斤。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陈麦价格的劣势仅仅持续在苏皖豫鲁一带,其他地区以平稳为主。
国家《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明确,预案执行期间,为满足市场对陈麦的需求,按照顺价销售、保证市场供应、保持市场粮价基本稳定的原则,继续竞价销售2012年及以前年份最低收购价小麦,并把握好销售力度和节奏,估计政策性小麦对市场的供给仍会维持充足。
品质或成收购僵持点
今年小麦质量、产量齐跌,收购主体按兵不动
6月17日,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曹家务乡北八里村村委书记袁士文,正在组织村民趁这几天好天气抓紧做最后的小麦抢收工作。“已经收了八成左右,再有三四天就能完工了。”麦收越接近尾声,袁士文就越乐不起来,只为今年这不再沉甸甸的“粮袋子”。“今年的天气多灾多难。”袁士文忍不住叹气,“从冬天的大雪到春天的干旱,再到5月份的大雪,一茬儿接一茬儿,对小麦生长造成不小的影响,产量和质量都不如去年,有的甚至出现芽麦和发霉的现象。去年一亩地能装满满十六七麻袋的小麦,今年才装了不到10袋。”
袁士文告诉记者,村里还有不少外出务工的农民,因为种粮收益差,今年农忙时没有赶回来,导致浇地灌溉等田间管理不当,最后浇了地的和这些没浇地的产量差了一倍之多。
夏粮收购尚未拉开序幕,袁士文却已经开始为眼下的小麦质量发愁。
历时两个礼拜,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孟村种植户张斌斌刚刚完成麦收工作,家里的麦子已经全晾在仓库里晒着。
今年村里的小麦质量还可以,但产量不好。张斌斌告诉记者:“往年一亩地至少也能收1000斤以上小麦,今年也就700~800斤,少部分地区亩产甚至仅为500~600斤。”
作为农民经纪人的张斌斌经常在周边小麦产区奔波,虽然收购还未正式开始,但据他了解,今年小麦不达标率远远高于去年,一些送往托市收购粮库的小麦甚至被退回。
据介绍,中储粮总公司主要负责人近期相继到小麦灾情严重的南阳、信阳、驻马店、平顶山进行实地调研。经与国家、省、市粮食部门进行质量普查和现场调查初步核定,以上6个省辖市质量不合格小麦预计达200亿斤。“总公司正在积极争取,据信息反馈,国家或会支持我们关于适当放宽小麦不完善粒收购标准的请求。”这位负责人说。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截至6月16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2.74亿亩,麦收进度过八成。从五大小麦主产区来看,安徽、河南两省麦收工作基本结束。夏粮第二大主产区山东已累计收获小麦3760多万亩,占播种面积的近七成。“小麦质量是今年关注的焦点,也是后期收购市场可能产生的僵持点。”中华粮网信息主编焦善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今年小麦市场的表现,后期价格被看好,小麦质量和产量也是刺激价格的重要因素。
焦善伟指出,今年小麦收购市场与去年表现不同。多元化收购主体目前态度谨慎,除了一些饲料企业,主要收购主体收购意愿并不积极。而农民的表现也与去年不同,去年小麦价格一度攀升,农民存在惜售心理,但由于今年小麦质量不佳,农民可能急于卖粮,与企业心态产生分化。
麦收麦客忙亲情累也甜
刘从喜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驾驶收割机带着“突突”音乐声,载着农民收获的喜悦来到河南,很多人爱让他来收麦子,因为他名字里有个喜字,丰收就是喜。
刘从喜年纪不大,可是跟着父亲收庄稼已经干了三四年,也算一个老机手了,每到收割的季节,不是和他哥哥就是和他父亲,和他们那威风凛凛的收割机就出发了。
上午8点,刘从喜的父亲就已经给机器打满了机油。从开封到许昌需要走3个多小时的路,他们早已经准备好了一天的干粮出发了。像这种比较近的活儿,刘从喜和家人从来都是早上出发,晚上归来。“收割这种活儿,可是一点都马虎不得,割的不干净,老百姓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就会浪费不少,我们心里也过意不去。”刘从喜憨厚的笑着对记者说。
今夏许昌温度十分的高,6月17号这天更是39度,收割机里只有一台小风扇,不一会儿,刘从喜父子的衣服都湿透了。“这台收割机是去年买的,以往驾驶室做俩人都嫌挤,如今还能放个小风扇,已经算不错了,我们决定年底农个小的空调扇放在里面。”刘从喜父亲显然对这样的温度已经习以为常。“热点有什么,麦收季节都不凉快,但是看着金灿灿的麦子,也不觉得热了,心静自然凉哈哈哈。”
记者了解到,刘从喜从小就对于机械的东西十分感兴趣,小到收音机,大到收割机,刘从喜都学的有模有样,据刘从喜父亲告诉记者,他7岁的时候就能把收音机拆了再装回去,于是,走上农机手这条路也算兴趣所在。15岁开始跟着父亲学收割,到如今他父亲不禁赞叹“长江后浪推前浪”了。
这台收割机是去年的一台折旧买的,除去折旧费以及国家农机补贴之后,只用了4万5000多元钱。。“刨除人工、柴油等成本,今年‘三夏’差不多能挣3万多元吧。”刘从喜说:“我干活有一股狠劲,这两个月加把劲,收完小麦、再收玉米,下半季再收玉米,今年差不多就能把本钱挣回来。”
“三夏”期间,收割机几乎不停,但刘从喜累并快乐着。“小孩马上要上学了,这几个月辛苦点多挣点钱,让孩子好好读书,比什么都值。”据悉,过几天他们要去山东,这次跨区机收,刘从喜不仅带着父亲,还准备把妻子和女儿一起带去,一家人共同奋斗在田间地头。“这是种幸福,虽然累,但是很美好!”刘从喜说。
一般这样的收割一家只用5个多钟头,下午3点多估计就能完事儿,中午爷俩吃的火腿、面包和矿泉水,晚上儿子准备请老爹吃烩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