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道“防线”确保10年储粮无霉虫之害

发布日期: 2014-12-29 00:00 浏览次数: 7 来源: 广安日报
字号:
  霉虫危害是干扰粮库安全储粮的常见危害之一,而在四川岳池九龙省粮食储备库,却实现了囤粮10年,无明显霉虫危害。
  
  岳池九龙省粮食储备库主任梁文介绍说,该库有数10个仓间,每个仓间储粮均在1000吨以上,储满后,往往需要2~3年才能轮换一次,稍不小心,便可能发霉和生虫。
  
  分管仓储的业务副主任汤兵说,新稻入库后,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水分,易造成粮堆内湿热积聚。若湿热气流上升与粮面冷空气接触,就会形成结露现象。结露的部位一般在粮堆表层15厘米左右最为明显,结露部位的稻谷水分增加迅速,因此,稻谷就会很快发热。稻谷发热与霉变现象密切联系。在梅雨季节,如果粮食水分含量超过国家规定安全储存标准就很容易发热并霉变;在高温季节一般都是发热到中期或后期才开始霉变,发生的部位多在表层;如果仓壁或地坪返潮,则发芽与霉变就可能同时发生。
  
  “长期堆放的粮食一点不发霉或生虫,这是很难办到的,关键要改善储粮方法,平时也要注重勤观察,细发现,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梁文说,10年来,岳池九龙省粮食储备库无明显霉虫危害发生。
  
  在这个成绩背后,是多项储粮技术的综合使用。
  
  首先是做好消毒防虫处理。粮食在入库前,所有空仓均要进行整体消毒。入库时,每入库一批粮食后,便会及时在表层喷洒一次防虫剂。
  
  其次是准低温储粮技术。梁文介绍,该技术就是粮库结合本地气候实际,采取相应手段,让仓间粮堆长期保持在准低温状态。这种状态,梁文用数字来解释说:“冬天气温一般保持在10度,夏天不超过23度。正常情况,在15度以下,微生物活动不明显,这样便有利于延缓粮食陈化和品质劣变。”具体操作起来,主要分为隔热和通风两个环节,“每个仓间的顶层和门窗均使用了隔热材料。同时也安装了轴流风机,当仓内温度高于仓外温度,便通过风机将仓外空气输入仓内。”
  
  再次是先进的粮情测控系统,只需坐在办公室打开电脑,就可监测到每一个仓间的每一个点位上的温度,而各点位之间的距离,上下左右各相距仅约1.5米。每一个点位都设置有一个温度电子感应器,其所感应到的温度通过数据线输入到电脑里,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一旦发现温度异常,便可迅速找准点位,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最后就是环流熏蒸系统,这是该粮库预防霉虫之害的最后一道屏障。一旦发现虫害,便立即让环流熏蒸机处于工作状态,使磷化氢气体在粮堆内循环,通过磷化氢气体的作用,直接将储粮中的害虫杀死。
  
  尽管连续10年无霉虫之害,但梁文对此并不满足,“我们计划2017年引进谷物冷却控制系统,使粮库的储粮技术与国际接轨。”
  
  梁文说,谷物冷却控制系统在欧洲国家的储粮领域已较为普及,但在我国的使用还处在推广阶段。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谷物冷却机将调节过的冷却而干燥的空气吹进仓间,与粮食进行温度与湿度交换,使仓内粮食温度降到低温状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仓内粮食水分,从而达到安全储粮的目的。“该系统既可防止粮食发热,预防霉虫危害,又可使粮食长期保持适当水分,从而达到保质又保鲜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储粮质量和水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