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豆进口成本下降 国内压榨利润增长
目前美豆价格已处于较低水平,在南美大豆生长及产量均不确定的情况下,预计短期内美豆难以大幅下跌至850美分/蒲式耳的支撑位以下,或仍将保持低位震荡局势。受此影响,后期国内压榨利润上涨空间也将有限。
国内油粕价格双双弱势运行
受美豆期货价格回落的影响,国内油粕价格均弱势运行。由于美豆价格走势偏弱,加之进口大豆到港量恢复较高水平,将继续压制国内豆粕价格,预计豆粕价格仍将承压。另外,由于豆油供求基本平衡,后期豆油价格走势将强于豆粕。
本周,国内油粕价格延续上涨趋势。周四,辽宁大连普通蛋白豆粕报价2540元/吨,河北秦皇岛2520元/吨,山东日照2500元/吨,江苏张家港2520元/吨,广东东莞2420元/吨,较上周下跌20~40元/吨。
湖北荆州国产菜籽粕报价1920元/吨,广东广州进口加拿大双低菜籽粕报价1880~1920元/吨,与上周基本持平。周四江苏国产菜粕对豆粕比价(以单个蛋白计算)为0.92∶1,山东棉粕对豆粕比价为0.85∶1,花生粕对豆粕比价为0.96∶1,较上周小幅下降。京津地区一级豆油报价5950元/吨,山东日照5850元/吨,江苏张家港6040元/吨,广东湛江5650元/吨,部分地区较上周下跌40~60元/吨。江苏南通进口四级菜油报价6100元/吨,湖南岳阳进口一级菜油报价6500元/吨,较上周小幅下降30~50元/吨。天津24度棕榈油报价4420元/吨,广东4360元/吨,与上周基本持平。
报告调整较小关注需求变化
本周,USDA发布的12月供需报告整体变化较小,对2015/2016年度美豆数据未作调整,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均未调整。报告公布后,CBOT大豆期价一度下跌。笔者认为,阿根廷大豆单产尚有上调空间;若美豆出口销售持续偏慢,可能挤占南美大豆的出口;阿根廷新政府减税也将刺激库存进入市场。因此,若后期天气正常,南美供求格局或进一步趋于宽松。
后期主产国对我国大豆装运放缓
船期监测显示,11月份大豆各主产国共对我国装运约800万吨大豆,较10月装运量976万吨显著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美国装运约640万吨,较10月的727万吨下降12%;巴西装运约80万吨,较10月的150万吨下降46%;阿根廷和加拿大共装运约80万吨。后期随着我国进口商采购进度放缓,预计进口大豆装运进度仍将放缓。
首先,明年1~2月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开机率降低,压榨需求下降将制约进口大豆采购进度。从往年压榨进度来看,1~2月平均压榨量较年度月均压榨水平减少近20%。
其次,目前市场对后期大豆供给看好,采购进口大豆不积极,影响后期装运。USDA12月供需报告数据显示,巴西和阿根廷2015/2016年度大豆供求仍趋于宽松,加之美豆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贸易商对大豆后期预期仍偏空,采购进度趋缓。第三,由于前期美豆装运速度较快,累计未装船的大豆数量有限。截至11月26日,美国对我国销售待装船的大豆数量为49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019万吨下降51%。同期对美豆采购量的大幅减少及前期装运较快,是造成未装船大豆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目前看来,后期进口大豆装运进度将进一步放缓。
到港仍将偏高 油强粕弱继续
虽然后期我国贸易商采购美豆进度放缓,但前期美豆装运进度较快,12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仍将处于较高水平。海关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739万吨,较10月增长33.6%,较去年同期增长22.6%,但低于前期预测的800万吨。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11月到港量低于市场预期,预计12月到港量将增加至850万吨。
监测显示,2015/2016年度前3个月美国对中国共装运1473万吨大豆,以目前到港速度计算,12月到港量将继续提高,进而促使油厂保持较高开机率,增加国内豆粕供给量。此外,国内饲料养殖需求增长缓慢,豆粕消费难以大幅增加,继续使豆粕价格承压。
受第四季度油脂消费季节性提高影响,后期豆油将处于供给略紧状态,油脂价格走势仍会偏强。综合来看,后期油脂价格走势将继续强于豆粕,预计第四季度将保持油强粕弱格局。
后期压榨利润增长空间有限
本周,受美豆期价走弱影响,国内油粕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进口大豆压榨利润稳中偏弱。目前,山东日照现货压榨利润为30元/吨,江苏张家港为59元/吨,广东湛江为-69元/吨,与上周基本持平,部分地区略降10~20元/吨。后期随着美豆价格走势偏弱,大豆进口成本下降将给压榨利润带来提振。短期来看,压榨利润将进一步提高,但增长空间有限,主要取决于美豆进口成本的下跌幅度。
首先,国内大豆到港量仍处于偏高水平,短期内压榨量较高将继续压制豆粕价格,豆粕价格难以反弹对压榨利润失去提振作用。
其次,虽然后期油脂消费需求较好,但压榨量提高给豆油供给提供了一定支撑,预计后期豆油供需将处于紧平衡状态,豆油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对压榨利润的提振作用较小。
最后,由于2015/2016年度美豆产量提高,且目前销售进度显著低于上年同期,压制后期美豆价格。
棕油产量降幅大 库存消化慢
本周,MPOB公布的11月报告显示,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为165.31万吨,较10月产量下降18.87%,是近11年来第二大环比降幅,仅次于2009年的19.58%;出口量为149.91万吨,较10月出口量下降12.42%,大于两家船运机构给出的10.1%;库存为290.85万吨,较10月库存增加2.63%,创下新的历史纪录。过去10年11月库存平均环比增加3.88%。
与USDA符合市场预期的12月供需报告相比,MPOB11月数据无疑更具亮点。厄尔尼诺影响终于在产量上有所体现,市场将关注后期减产幅度能否进一步扩大。
从过去10年数据来看,12月产量平均环比降幅为13%,1月为10%,2月为9.6%。尽管棕榈油进入减产季,但出口需求也随着产量下降,将影响目前历史纪录水平库存的消化。
SGS数据显示,10月、11月对印度棕榈油出口量分别环比下降17.6%和31.8%。市场人士称,印度目前油脂库存大约达到120万吨,因此,后期印度进口潜力或有限。
目前,我国棕榈油进口量已经处于偏高水平,未来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有限,且印尼供应更具优势。如果按照历史平均降幅计算,12月底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仅将小幅下降至285万吨左右。
国内油粕价格双双弱势运行
受美豆期货价格回落的影响,国内油粕价格均弱势运行。由于美豆价格走势偏弱,加之进口大豆到港量恢复较高水平,将继续压制国内豆粕价格,预计豆粕价格仍将承压。另外,由于豆油供求基本平衡,后期豆油价格走势将强于豆粕。
本周,国内油粕价格延续上涨趋势。周四,辽宁大连普通蛋白豆粕报价2540元/吨,河北秦皇岛2520元/吨,山东日照2500元/吨,江苏张家港2520元/吨,广东东莞2420元/吨,较上周下跌20~40元/吨。
湖北荆州国产菜籽粕报价1920元/吨,广东广州进口加拿大双低菜籽粕报价1880~1920元/吨,与上周基本持平。周四江苏国产菜粕对豆粕比价(以单个蛋白计算)为0.92∶1,山东棉粕对豆粕比价为0.85∶1,花生粕对豆粕比价为0.96∶1,较上周小幅下降。京津地区一级豆油报价5950元/吨,山东日照5850元/吨,江苏张家港6040元/吨,广东湛江5650元/吨,部分地区较上周下跌40~60元/吨。江苏南通进口四级菜油报价6100元/吨,湖南岳阳进口一级菜油报价6500元/吨,较上周小幅下降30~50元/吨。天津24度棕榈油报价4420元/吨,广东4360元/吨,与上周基本持平。
报告调整较小关注需求变化
本周,USDA发布的12月供需报告整体变化较小,对2015/2016年度美豆数据未作调整,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均未调整。报告公布后,CBOT大豆期价一度下跌。笔者认为,阿根廷大豆单产尚有上调空间;若美豆出口销售持续偏慢,可能挤占南美大豆的出口;阿根廷新政府减税也将刺激库存进入市场。因此,若后期天气正常,南美供求格局或进一步趋于宽松。
后期主产国对我国大豆装运放缓
船期监测显示,11月份大豆各主产国共对我国装运约800万吨大豆,较10月装运量976万吨显著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美国装运约640万吨,较10月的727万吨下降12%;巴西装运约80万吨,较10月的150万吨下降46%;阿根廷和加拿大共装运约80万吨。后期随着我国进口商采购进度放缓,预计进口大豆装运进度仍将放缓。
首先,明年1~2月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开机率降低,压榨需求下降将制约进口大豆采购进度。从往年压榨进度来看,1~2月平均压榨量较年度月均压榨水平减少近20%。
其次,目前市场对后期大豆供给看好,采购进口大豆不积极,影响后期装运。USDA12月供需报告数据显示,巴西和阿根廷2015/2016年度大豆供求仍趋于宽松,加之美豆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贸易商对大豆后期预期仍偏空,采购进度趋缓。第三,由于前期美豆装运速度较快,累计未装船的大豆数量有限。截至11月26日,美国对我国销售待装船的大豆数量为49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019万吨下降51%。同期对美豆采购量的大幅减少及前期装运较快,是造成未装船大豆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目前看来,后期进口大豆装运进度将进一步放缓。
到港仍将偏高 油强粕弱继续
虽然后期我国贸易商采购美豆进度放缓,但前期美豆装运进度较快,12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仍将处于较高水平。海关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739万吨,较10月增长33.6%,较去年同期增长22.6%,但低于前期预测的800万吨。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11月到港量低于市场预期,预计12月到港量将增加至850万吨。
监测显示,2015/2016年度前3个月美国对中国共装运1473万吨大豆,以目前到港速度计算,12月到港量将继续提高,进而促使油厂保持较高开机率,增加国内豆粕供给量。此外,国内饲料养殖需求增长缓慢,豆粕消费难以大幅增加,继续使豆粕价格承压。
受第四季度油脂消费季节性提高影响,后期豆油将处于供给略紧状态,油脂价格走势仍会偏强。综合来看,后期油脂价格走势将继续强于豆粕,预计第四季度将保持油强粕弱格局。
后期压榨利润增长空间有限
本周,受美豆期价走弱影响,国内油粕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进口大豆压榨利润稳中偏弱。目前,山东日照现货压榨利润为30元/吨,江苏张家港为59元/吨,广东湛江为-69元/吨,与上周基本持平,部分地区略降10~20元/吨。后期随着美豆价格走势偏弱,大豆进口成本下降将给压榨利润带来提振。短期来看,压榨利润将进一步提高,但增长空间有限,主要取决于美豆进口成本的下跌幅度。
首先,国内大豆到港量仍处于偏高水平,短期内压榨量较高将继续压制豆粕价格,豆粕价格难以反弹对压榨利润失去提振作用。
其次,虽然后期油脂消费需求较好,但压榨量提高给豆油供给提供了一定支撑,预计后期豆油供需将处于紧平衡状态,豆油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对压榨利润的提振作用较小。
最后,由于2015/2016年度美豆产量提高,且目前销售进度显著低于上年同期,压制后期美豆价格。
棕油产量降幅大 库存消化慢
本周,MPOB公布的11月报告显示,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为165.31万吨,较10月产量下降18.87%,是近11年来第二大环比降幅,仅次于2009年的19.58%;出口量为149.91万吨,较10月出口量下降12.42%,大于两家船运机构给出的10.1%;库存为290.85万吨,较10月库存增加2.63%,创下新的历史纪录。过去10年11月库存平均环比增加3.88%。
与USDA符合市场预期的12月供需报告相比,MPOB11月数据无疑更具亮点。厄尔尼诺影响终于在产量上有所体现,市场将关注后期减产幅度能否进一步扩大。
从过去10年数据来看,12月产量平均环比降幅为13%,1月为10%,2月为9.6%。尽管棕榈油进入减产季,但出口需求也随着产量下降,将影响目前历史纪录水平库存的消化。
SGS数据显示,10月、11月对印度棕榈油出口量分别环比下降17.6%和31.8%。市场人士称,印度目前油脂库存大约达到120万吨,因此,后期印度进口潜力或有限。
目前,我国棕榈油进口量已经处于偏高水平,未来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有限,且印尼供应更具优势。如果按照历史平均降幅计算,12月底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仅将小幅下降至285万吨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