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儿香鱼儿肥

发布日期: 2015-12-07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省农业厅
字号:
分享至:
 
  “金秋十月,正值谷儿香,鱼儿肥,正是我们收获的好时节。景宁自强稻田鲤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柳育荣在自家田里,边忙着收割稻谷边对记者说。
 
 
  我们合作社负责人刘园英告诉我,现在合作社的大米已经销往上海、杭州等地,甚至漂洋过海到葡萄牙,上海丽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和我们签订了常年销售30吨大米的协议。柳育荣自豪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2005年,刘园英夫妇在鸬鹚村租了152亩地,开始稻鱼共生种养,选择本地田鱼品种,并引进适合山区实施稻田养鱼的水稻品种。改善鱼的活动空间,优化稻田生态环境。稻田中的虫、草可以被鱼猎食,控制了草虫害爆发,结合灯光诱虫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减少甚至避免了农药使用;而鱼的粪便又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整个种养过程实现了生态化、有机化,转变了单一的养鱼或种稻,让生产与经营结合,同时让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走产业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道路,探索了市场化、经济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2006年,刘园英夫妇牵头成立了自强稻田鲤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畲乡农民传承的田鱼干熏制技术、结合现代加工技术,实现了田鱼干加工技术零突破。2007年,合作社在鸬鹚乡新开发了127亩标准化灯光诱虫种养殖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来带动农户种养,采取鱼苗无偿提供,订单保价收购,免费技术服务培训,提供生产资料等多项惠农活动,从而带动了我县山区农民发展稻田生态种养殖和加工。
 
 
  2008年,合作社与宁波大学、浙江省水产推广总站、丽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四家单位联合成立了景宁自强稻田鲤鱼研发中心,在新品种引进、产品研发、技术推广等方面有了更好的发展后盾,并多次承担了省、市两级新品种养殖和山区稻田种养科技对比性实验项目。2012年研发中心承担完成的万亩山区稻田鲤鱼精养及成体加工技术的优化集成项目,通过省级验收与鉴定,该项成果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合作社对社员入股没有资金底线,低收入农户三五百元都可以入股,只要按照合作社的技术标准规范种养,到时合作社就会保价收购粮食和鱼。柳育荣如是说。
 
 
  10年来,合作社社员从8人发展到103人,标准化示范基地从127亩发展到1300亩,合作社社员收入从3000元增加到13000元。
 
 
  随着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社由2006年的稻田单一鲤鱼养殖,发展至今的稻鱼共生稻蟹共生、稻田放养台湾大泥鳅等新品种系列水产品,使新品种不断增加,效益不断提升。建立了技术推广站+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稻田生态种养技术推广模式、农产品质量管理模式和生产与市场对接模式。
 
 
  合作社曾先后被评为全国渔技示范基地、浙江省残疾人种养殖示范基地、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省级著名商标、丽水市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通过稻田生态种养,焕发出了水稻的最大价值,让农民重新审视种粮效益,实现稳粮、增效的双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