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稻米市场价格稳中有涨
元宵节后,国内稻米市场价格延续稳中有涨态势。一方面,东北产区农户水稻粮源基本见底,市场供给略显偏紧,农户惜售心理再起;另一方面,米厂开工数量增加,为保证生产需要,提高报价吸纳粮源。
据市场价格监测,截止3月11日,吉林省德惠地区稻米市场价格整体高位坚挺运行,当地加工企业收购出米率68%水分15%左右的超级稻价格在1.65-1.67元/斤,抛光色选超级大米出厂价格2.35-2.40元/斤;舒兰地区部分米业出米率70%的水分含量15%左右的超级稻谷收购价格为1.72-1.73元/斤,抛光色选的超级大米出厂报价为2.36-2.40元/斤,价格均较元宵节前上涨0.01-0.02元/斤;黑龙江省绥化地区粳稻米价格小幅上涨,绥化地区部分米业出米率67%的水分含量15%的长粒水稻收购价格为1.72-1.73元/斤,出米率68%的水分含量15%的圆粒水稻收购价格为1.54-1.55元/斤,价格均稳定;抛光色选的长粒大米出厂报价为2.53-2.55元/斤,抛光色选的圆粒大米出厂报价为2.23-2.25元/斤,价格均较节前小幅上扬0.02-0.03元/斤。苏皖地区粳稻米价格总体稳定,部分地区小幅上涨。监测显示,江苏北部地区粳稻收购数量较少,价格为1.48-1.52元/斤,出厂价为2.05-2.10元/斤;安徽芜湖地区粳稻收购价为1.50-1.54元/斤,比节前上涨0.02元/斤。
分析当前影响国内稻米市场走势的因素:一是粳稻收购量增国,收购进度有所加快。据国家粮食局最新统计,截至3月5日,黑龙江、吉林等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394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88万吨,增幅为21.13%。与2月末相比,粳稻收购量增加,收购进度有所加快。目前东北部分地区农户粮源较少,后期收购量持续大幅增加的空间较小。二是米厂开工数量增加,对稻谷采购需求恢复。春节过后,苏皖大米加工企业开工相对东北较早,在3月初大米市场需求小幅升温的情况下,米厂对于稻谷的采购需求增加。但由于2014年产粳稻收购数量较多,且目前仍处于政策性收购执行期内,市场粮源有限,部分加工企业提价补库。三是南方早稻育秧播种工作开始。2月底3月初,南方早稻播种育秧工作陆续展开。目前江南华南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2-4℃、阴雨日数普遍达5-7天,日照偏少10-20小时,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土壤过湿持续,对华南北部早稻播种育秧及春玉米出苗生长略有不利。四全球大米产量预计减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称,2014/15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为4.959亿吨,略低于上年的4.969亿吨,也略低于上月预测的4.962亿吨。2014年亚洲地区稻米产量下滑,因为天气条件不稳定。FAO预计2014/15年度全球大米用量为5亿吨,比上年的4.915亿吨增长约1.7%,但略低于上月预测的5.001亿吨。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762亿吨,比上年减少约2%,略低于上月预测的1.776亿吨。FAO预计全球大米贸易为4140万吨,比上年的4200万吨减少约1.4%,比上月的预测4100万吨高出约1%。
展望后市,伴随产区农户余粮数量的不断减少,市场供给偏紧态势将愈加明显,而市场需求尚处旺季,因此预计短期内国内稻米价格仍将易涨难跌,尤其是粳稻收购仍处政策收购期,其价格上涨动力较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