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大米兰花大量出口中国
寻梦万里行
在中国,嘴里吃的手上捧的处处可见“泰国元素”——
绿色农业调出泰国香味
泰国曼谷街头,大大小小的海南鸡饭店散发着一股沁人的香味,这香味是文昌鸡与泰国香米发生的“化学反应”。劈波斩浪踏出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返频繁,帆船上载着的农产品,更是延绵千年不断:大米、橡胶、榴莲、兰花至今源源不断从泰国起航,运抵中国……
在中国,不仅是嘴里吃的,也许你手里捧的,脚上穿的都有“泰国元素”:泰国大米、兰花、橡胶的出口量,均居世界鳌头。近年来,泰国的水果逐渐发展起来,共同成为泰国农业四大支柱。而中国,是其主要出口国之一。
泰国与海南,气候相似、热作相近,随着琼籍华侨频繁往来,两地农产品更是互相融合。今年6月,泰国农业部副部长SurmsukSalakpetch接受海南日报“一带一路”采访团采访时表示,泰国与海南同属热带,未来可以共同提升热带农产品质量,开拓广阔的市场。
中国市场的泰国元素
泰国大米热带兰花及橡胶大量出口中国
在诸多关于泰国的印象中,除了佛教、泰国大米、美丽的岛屿,多姿多彩的热带花卉也令人目不暇接、难以忘怀,特别是热带兰花。在曼谷机场、酒店宾馆、居民房前屋后,甚至在一些街道上,随处可见兰花飘逸的影子。
“泰国兰花和香米、橡胶一样,长期以来一直是泰国出口国际市场的知名农产品之一,是世界市场上兰花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泰国盘谷银行研究中心报告称,泰国兰花种植面积约2万莱(约合4.8万亩),年产量约4.5万吨,超过半数外销,每年出口创汇约25亿泰铢(约合5亿元人民币)左右,中国大陆是泰国兰花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泰国兰花约30%出口至中国大陆市场。
而泰国大米更是“香”世界,年出口总量超1000万吨,在世界大米市场所占份额高达30%左右,其中中国市场增速很快,2014年增速高达100%。而泰国橡胶种植面积达290万公顷,年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中国同样是其主要出口国之一。
“随着中国与东盟零关税实施,中泰农业贸易往来更加频繁。”泰国农业部副部长SurmsukSalakpetch介绍,泰国每年向中国出口60万吨热带水果,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而泰国每年也要从中国进口20万吨水果、10万吨蔬菜。
农产品交易一直是中泰贸易中最重要的内容。清朝时期,行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船,将泰国的大米、胡椒、糖等运往中国,再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蜜饯等运到泰国。
那时候,商船要经过7天7夜才能达到中国广东、海南沿海港口,交易的土产品大部分为易储存的。“得益于中国物流的发展,曾经不易储存的热带水果也销到中国,促进了泰国热带水果业的发展。”SurmsukSalakpetch说。
泰国香飘世界的奥秘
标准化生产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泰国农产品之所以能够享誉全球,其质量是关键。以泰国香米为例,在海南超市里,10斤装的泰国香米每袋售价最高为100元。
“泰国香米之所以好,一是香稻品种好;二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较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品种资源研究所教授尹明说,“对比泰国与海南的水稻种植情况后,我们发现泰国的水稻生产管理水平并不高,但是他们注重有机栽培。”
“泰国十分重视大米的出口质量,正是凭借着高质量的香米供应,让泰国香米在世界稻米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SurmsukSalakpetch表示,泰国在1998年就颁布了《泰国茉莉香米标准》,对出口香米的纯度做出明确规定,此后多次对这个“标准”进行了修订,提高出口香米标准。上世纪90年代泰国开始发展有机稻米,目前泰国有机产品的认证体系已经发展为官方认证、私人认证和国外认证并存的局面,针对产品不同走向给予相关认证。
泰国兰花之所以能够“驰骋”中国,也是凭借其技术支撑起来的质量。泰国农业部针对国际兰花市场的竞争趋势制定了2015年兰花出口战略。其中阐述了几个关键点:首先,需严格控制泰国兰花的质量,使其达到进口国制定的标准;其次,从种植兰花的花园,到花朵的精选,乃至包装及包装物,每个环节的质量均需达到标准;在技术创新方面,通过温室培养避免出现病虫害,并研究带包装兰花的品种优劣,以便市场销售能准确分类。
“泰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非常重视兰花的育种工作,因而泰国目前拥有一个十分健全的兰花新品种培育体系和庞大的品种资源库,各类新品种层出不穷并不断推向市场。因为不同市场对花朵大小、质量、保存方法均有不同需求,也进行相应技术研究。例如为了抢占中国市场,泰国通过大量研究,让保鲜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从事花卉经销行业二十多年的乔顺法说,相比而言海南的兰花品种落后,种植技术也没有掌握好,品质达不到市场要求,没能近水楼台先得月赢得国内市场。
“不仅是兰花,今后泰国将改良更多的农产品品种,让农产品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并选择优质产品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SurmsukSalakpetch说。
琼泰农业合作的前景
各有所长,合作将从技术开始
海南与泰国合作,可以从技术开始。某种程度上说,海南的农业技术与泰国具有互补性。泰国在兰花、水稻品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与技术优势;而海南在水果、蔬菜种植方面优于泰国;橡胶方面则各有优势。
“海南与泰国,气候相似,热带农作物种植种类相近,特别是热带农业领域各有优势,合作潜力大。”业内人士介绍,泰国农产品品种丰富,海南种植的莲雾、榴莲、山竹等水果,就有不少品种来自泰国。2005年以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从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引进了热带花卉、木薯、菠萝、蔬菜、果树、热带牧草、腰果等优质种质资源1000余份。
今年5月,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试种的110多亩泰国黑稻开割。来自泰国的水稻技术员何长胜说,据测算亩产达350公斤左右,与原产地泰国基本持平。黑稻虽然产量不高,但由于营养价值较高,价格比普通水稻高7倍以上,收割前就已被订购一空。
目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已与泰国农业大学、泰国农业推广部、泰国马西多尔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泰国曾派出学员在中国热科院接受入侵生物防控、热带农业新技术等培训。
泰国橡胶研究所所长PicheatPrommoon说,两三年前泰国就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有橡胶科研技术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泰国派出研究员到海南学习交流,参加关于橡胶育种栽培、种植管理、橡胶加工、橡胶生物技术等培训班。同时,泰国也向海南提供了5个优质的橡胶品种,并与海南一起到南美洲寻找抗风橡胶品种。希望未来泰国与海南在橡胶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
产业小析
泰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杜丽娅·阿曼达维娃:
琼泰共同培育农业人才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海南与泰国在进出口贸易、投资兴业、旅游、农业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泰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杜丽娅·阿曼达维娃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非常愿意与海南在教育方面进行合作,不仅局限于汉语教学,在其他学科方面也应该加强合作,为经济发展与合作储备人才。”
“我们有泰国农业大学,培养农业育种、栽培、病害防控等科技人才,还有其他许多开设了酒店、旅游等专业的高校,非常期待海南高校来泰国访问,与这些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加强学科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杜丽娅·阿曼达维娃说,海南与泰国气候相似、地缘相亲,热带农业、旅游业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专业就可以进行合作与交流。
教育文化交流是社会经济交流的前提和基础。“会汉语的泰国人就业率很高,工资也高出不少。”泰国艺术大学泰籍中文教师燕芳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中泰的合作日益加深,不管是在工业贸易、旅游、经贸还是和来自中国的游客或企业交流都需要大量的汉语人才。
杜丽娅·阿曼达维娃认为,开展师资的交流与合作,是互利互惠的,泰国可以得到更多很好的汉语教师,而海南也可以获得海外的教学经验。
其实,海南非常注重国际教育交流平台的建立,具备合作的条件。目前在琼州学院建有“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面向亚、非、大洋洲等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和行业专家开展培训;在海南师范大学建有“国家汉办东南亚汉语师资培训基地”,为东南亚国家培训本土汉语教师和国内高校选派的汉语志愿者教师。未来海南可以通过国际教育交流平台促进双方农业人才、旅游人才方面的培养。
海南农业
从丝路“走出去”
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要冲的海南,自古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频繁,特别是农业交流更是同根连筋。当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再次焕发新的生机时,既给海南农业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挑战。
“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特别是拥有6亿人口的东盟,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必将对各种农产品产生巨大的需求。“一带一路”的建设,农业是基础,给海南和中国提供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农业发展机遇。
有专家表示,海南可以成为中国对接世界农业的一扇窗口、一座平台、一个示范区。“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南太平洋岛国、北非、东非和拉美等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中国与这些地区进行农业合作,就需要一块热区与其进行对接,这对于在中国具有独特的热带资源优势的海南来说,是一次机遇。
泰国是农业大国,橡胶、大米、兰花、木薯等农产品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比例位居前列,有不少的经验值得海南借鉴。泰国的农产品之所以赢得世界青睐,其质量是一大原因。目前,海南做出了品牌农业发展战略,着重提升农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而农产品质量的把控是从生产到销售整个环节,未来海南农业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品牌农业需要专业化人才。泰国的兰花品质之所以强于海南,其从业人员职业化、服务体系协会化,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泰国的兰花规模化生产反过来促使兰花产业向分工的精细化、经营的高度集约化发展;兰花从业人员职业化,从事兰花生产、经营、销售的苗圃、公司、企业都有严格要求,通过一定教育和技术培训,从生产、管理到经营者都有一定的基础和素质要求。
此外,为促进农产品出口,政府提供的服务也值得海南学习。泰国政府为了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专门成立了农产品出口促进中心,由农业与合作社部直接管理。农产品出口促进中心实行“一站服务”制(OnestopService),生产者或出口商只需到农产品出口促进中心”就可以办理有关出口的各种手续,不需要到多个部门办理,这样可以简化手续、缩短时间、降低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海南也应该强化技术、信息、服务三方面的工作,才能使海南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在中国,嘴里吃的手上捧的处处可见“泰国元素”——
绿色农业调出泰国香味
泰国曼谷街头,大大小小的海南鸡饭店散发着一股沁人的香味,这香味是文昌鸡与泰国香米发生的“化学反应”。劈波斩浪踏出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返频繁,帆船上载着的农产品,更是延绵千年不断:大米、橡胶、榴莲、兰花至今源源不断从泰国起航,运抵中国……
在中国,不仅是嘴里吃的,也许你手里捧的,脚上穿的都有“泰国元素”:泰国大米、兰花、橡胶的出口量,均居世界鳌头。近年来,泰国的水果逐渐发展起来,共同成为泰国农业四大支柱。而中国,是其主要出口国之一。
泰国与海南,气候相似、热作相近,随着琼籍华侨频繁往来,两地农产品更是互相融合。今年6月,泰国农业部副部长SurmsukSalakpetch接受海南日报“一带一路”采访团采访时表示,泰国与海南同属热带,未来可以共同提升热带农产品质量,开拓广阔的市场。
中国市场的泰国元素
泰国大米热带兰花及橡胶大量出口中国
在诸多关于泰国的印象中,除了佛教、泰国大米、美丽的岛屿,多姿多彩的热带花卉也令人目不暇接、难以忘怀,特别是热带兰花。在曼谷机场、酒店宾馆、居民房前屋后,甚至在一些街道上,随处可见兰花飘逸的影子。
“泰国兰花和香米、橡胶一样,长期以来一直是泰国出口国际市场的知名农产品之一,是世界市场上兰花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泰国盘谷银行研究中心报告称,泰国兰花种植面积约2万莱(约合4.8万亩),年产量约4.5万吨,超过半数外销,每年出口创汇约25亿泰铢(约合5亿元人民币)左右,中国大陆是泰国兰花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泰国兰花约30%出口至中国大陆市场。
而泰国大米更是“香”世界,年出口总量超1000万吨,在世界大米市场所占份额高达30%左右,其中中国市场增速很快,2014年增速高达100%。而泰国橡胶种植面积达290万公顷,年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中国同样是其主要出口国之一。
“随着中国与东盟零关税实施,中泰农业贸易往来更加频繁。”泰国农业部副部长SurmsukSalakpetch介绍,泰国每年向中国出口60万吨热带水果,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而泰国每年也要从中国进口20万吨水果、10万吨蔬菜。
农产品交易一直是中泰贸易中最重要的内容。清朝时期,行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船,将泰国的大米、胡椒、糖等运往中国,再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蜜饯等运到泰国。
那时候,商船要经过7天7夜才能达到中国广东、海南沿海港口,交易的土产品大部分为易储存的。“得益于中国物流的发展,曾经不易储存的热带水果也销到中国,促进了泰国热带水果业的发展。”SurmsukSalakpetch说。
泰国香飘世界的奥秘
标准化生产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泰国农产品之所以能够享誉全球,其质量是关键。以泰国香米为例,在海南超市里,10斤装的泰国香米每袋售价最高为100元。
“泰国香米之所以好,一是香稻品种好;二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较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品种资源研究所教授尹明说,“对比泰国与海南的水稻种植情况后,我们发现泰国的水稻生产管理水平并不高,但是他们注重有机栽培。”
“泰国十分重视大米的出口质量,正是凭借着高质量的香米供应,让泰国香米在世界稻米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SurmsukSalakpetch表示,泰国在1998年就颁布了《泰国茉莉香米标准》,对出口香米的纯度做出明确规定,此后多次对这个“标准”进行了修订,提高出口香米标准。上世纪90年代泰国开始发展有机稻米,目前泰国有机产品的认证体系已经发展为官方认证、私人认证和国外认证并存的局面,针对产品不同走向给予相关认证。
泰国兰花之所以能够“驰骋”中国,也是凭借其技术支撑起来的质量。泰国农业部针对国际兰花市场的竞争趋势制定了2015年兰花出口战略。其中阐述了几个关键点:首先,需严格控制泰国兰花的质量,使其达到进口国制定的标准;其次,从种植兰花的花园,到花朵的精选,乃至包装及包装物,每个环节的质量均需达到标准;在技术创新方面,通过温室培养避免出现病虫害,并研究带包装兰花的品种优劣,以便市场销售能准确分类。
“泰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非常重视兰花的育种工作,因而泰国目前拥有一个十分健全的兰花新品种培育体系和庞大的品种资源库,各类新品种层出不穷并不断推向市场。因为不同市场对花朵大小、质量、保存方法均有不同需求,也进行相应技术研究。例如为了抢占中国市场,泰国通过大量研究,让保鲜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从事花卉经销行业二十多年的乔顺法说,相比而言海南的兰花品种落后,种植技术也没有掌握好,品质达不到市场要求,没能近水楼台先得月赢得国内市场。
“不仅是兰花,今后泰国将改良更多的农产品品种,让农产品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并选择优质产品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SurmsukSalakpetch说。
琼泰农业合作的前景
各有所长,合作将从技术开始
海南与泰国合作,可以从技术开始。某种程度上说,海南的农业技术与泰国具有互补性。泰国在兰花、水稻品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与技术优势;而海南在水果、蔬菜种植方面优于泰国;橡胶方面则各有优势。
“海南与泰国,气候相似,热带农作物种植种类相近,特别是热带农业领域各有优势,合作潜力大。”业内人士介绍,泰国农产品品种丰富,海南种植的莲雾、榴莲、山竹等水果,就有不少品种来自泰国。2005年以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从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引进了热带花卉、木薯、菠萝、蔬菜、果树、热带牧草、腰果等优质种质资源1000余份。
今年5月,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试种的110多亩泰国黑稻开割。来自泰国的水稻技术员何长胜说,据测算亩产达350公斤左右,与原产地泰国基本持平。黑稻虽然产量不高,但由于营养价值较高,价格比普通水稻高7倍以上,收割前就已被订购一空。
目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已与泰国农业大学、泰国农业推广部、泰国马西多尔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泰国曾派出学员在中国热科院接受入侵生物防控、热带农业新技术等培训。
泰国橡胶研究所所长PicheatPrommoon说,两三年前泰国就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有橡胶科研技术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泰国派出研究员到海南学习交流,参加关于橡胶育种栽培、种植管理、橡胶加工、橡胶生物技术等培训班。同时,泰国也向海南提供了5个优质的橡胶品种,并与海南一起到南美洲寻找抗风橡胶品种。希望未来泰国与海南在橡胶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
产业小析
泰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杜丽娅·阿曼达维娃:
琼泰共同培育农业人才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海南与泰国在进出口贸易、投资兴业、旅游、农业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泰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杜丽娅·阿曼达维娃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非常愿意与海南在教育方面进行合作,不仅局限于汉语教学,在其他学科方面也应该加强合作,为经济发展与合作储备人才。”
“我们有泰国农业大学,培养农业育种、栽培、病害防控等科技人才,还有其他许多开设了酒店、旅游等专业的高校,非常期待海南高校来泰国访问,与这些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加强学科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杜丽娅·阿曼达维娃说,海南与泰国气候相似、地缘相亲,热带农业、旅游业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专业就可以进行合作与交流。
教育文化交流是社会经济交流的前提和基础。“会汉语的泰国人就业率很高,工资也高出不少。”泰国艺术大学泰籍中文教师燕芳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中泰的合作日益加深,不管是在工业贸易、旅游、经贸还是和来自中国的游客或企业交流都需要大量的汉语人才。
杜丽娅·阿曼达维娃认为,开展师资的交流与合作,是互利互惠的,泰国可以得到更多很好的汉语教师,而海南也可以获得海外的教学经验。
其实,海南非常注重国际教育交流平台的建立,具备合作的条件。目前在琼州学院建有“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面向亚、非、大洋洲等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和行业专家开展培训;在海南师范大学建有“国家汉办东南亚汉语师资培训基地”,为东南亚国家培训本土汉语教师和国内高校选派的汉语志愿者教师。未来海南可以通过国际教育交流平台促进双方农业人才、旅游人才方面的培养。
海南农业
从丝路“走出去”
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要冲的海南,自古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频繁,特别是农业交流更是同根连筋。当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再次焕发新的生机时,既给海南农业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挑战。
“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特别是拥有6亿人口的东盟,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必将对各种农产品产生巨大的需求。“一带一路”的建设,农业是基础,给海南和中国提供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农业发展机遇。
有专家表示,海南可以成为中国对接世界农业的一扇窗口、一座平台、一个示范区。“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南太平洋岛国、北非、东非和拉美等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中国与这些地区进行农业合作,就需要一块热区与其进行对接,这对于在中国具有独特的热带资源优势的海南来说,是一次机遇。
泰国是农业大国,橡胶、大米、兰花、木薯等农产品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比例位居前列,有不少的经验值得海南借鉴。泰国的农产品之所以赢得世界青睐,其质量是一大原因。目前,海南做出了品牌农业发展战略,着重提升农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而农产品质量的把控是从生产到销售整个环节,未来海南农业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品牌农业需要专业化人才。泰国的兰花品质之所以强于海南,其从业人员职业化、服务体系协会化,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泰国的兰花规模化生产反过来促使兰花产业向分工的精细化、经营的高度集约化发展;兰花从业人员职业化,从事兰花生产、经营、销售的苗圃、公司、企业都有严格要求,通过一定教育和技术培训,从生产、管理到经营者都有一定的基础和素质要求。
此外,为促进农产品出口,政府提供的服务也值得海南学习。泰国政府为了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专门成立了农产品出口促进中心,由农业与合作社部直接管理。农产品出口促进中心实行“一站服务”制(OnestopService),生产者或出口商只需到农产品出口促进中心”就可以办理有关出口的各种手续,不需要到多个部门办理,这样可以简化手续、缩短时间、降低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海南也应该强化技术、信息、服务三方面的工作,才能使海南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