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种只准吃,国内转基因作物的尴尬

发布日期: 2015-09-09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搜狐财经
字号:
分享至:
       据报道,黑龙江已连续两年出现农民偷种转基因大豆的现象,而黑龙江是我国重要非转基因大豆原产地。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转基因大豆是禁止种植的,一直以来,我国的转基因大豆都是依赖于进口,用于制作豆油之类的加工品。这种不准种植,只准吃的情形,可谓是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尴尬。
       
  大豆依赖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产量下降
  我国转基因大豆进口始于1997年,当年进口大豆288万吨,2012年进口大豆5838万吨。到2014年中国大豆进口量高达7300万吨,已经占世界
大豆(3.185亿吨)产量的约20%,与之相比,国内的非转基因大豆产量却逐年萎缩,从2004年的1805万吨下降到2014年的1180万吨,预计
2015年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产量会减少到1100万吨,目前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以来程度已超过80%,形势相当严峻。
  农民为何要偷种?
  毫无疑问,贩卖转基因大豆种子和种植转基因大豆都是违反我国法律规定的。那么为何农民要冒着违法的风险种植?转基因大豆的一些形状普遍优于非转基因大豆,
比如转基因大豆可以抵抗杀草剂——草甘膦,在大田中施用草甘膦除草剂,不会影响大豆产量,这样一来,不但转基因大豆的产量高于非转基因大豆,在种植成本方
面也是要低于非转基因大豆。
  非转基因大豆为何不景气?
  归根结底还是成本问题,以2014年为例,黑龙江本地的豆农的目标销售价格在4600元/吨左右,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分销价格在4000元/吨左右。如果豆
油企业采用国内的非转基因大豆炼油,只在成本上就要承受600元/吨的亏损,豆油企业显然更乐于选择进口转基因大豆。虽然国家为保护农民的利益,维护大豆
种植面积,建立了大豆临时收储制度,在国内的非转基因大豆价格过低时,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按一个最低保护价敞开收购,直到该品种的价格达到最低保护价之
上。但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还是在连年降低,在进口转基因大豆成本低,出油率高的冲击下,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并没有太多的优势。
  不准种只准吃 国家政策的谨慎性
  一方面,国家明令禁止转基因大豆的种植,一方面又依赖于进口转基因大豆,而且转基因大豆油已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这种不准种只准吃的尴尬局面,是国家面对
转基因作物的谨慎。虽然科学家一直在监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目前并未发现危害,但国内舆论的强烈反对,使得国家在面对转基因作物时不得不采取更为谨慎的态 度。
  不准种只准吃的局面无疑是尴尬的,在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下,不仅豆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且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我们在面对转基因食品时,应该采取科
学的态度,正确看待其安全性。相信科学的证实而不被舆论牵着鼻子走,只有人民普遍能科学的看待转基因,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才能得到切实的推进,既维护了人民的利益,也能改善目前依赖于进口的严峻形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