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如“面”上的学问

发布日期: 2016-05-05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粮油市场报
字号:
分享至:
       从最开始的作坊生产挂面,到现在浙江省规模最大的挂面生产企业。李香如凭单一的挂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年卖出1.5亿元。要说挂面俏销的诀窍,上周,李香如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两个“小故事”。
       故事1
       一根由“紫”变“绿”的面条
       环顾国内市场,都是齐刷刷的黄色面粉做的挂面。“能不能生产一种加水果或是杂粮的面条,生出彩色面新市场?”李香如说。不加防腐剂和色素,采用新鲜果蔬打浆制成鲜面。第一批紫色面条做出来后,她吓了一跳,面条揉进紫薯粉竟然变成绿色。在请教了大学教授后,她才知道是“花青素”从中作梗。紫薯里的花青素遇到面里的碱会变绿色。
       于是李香如一边根据周边地区的农产品上市时间,研制时令彩色面条新花样,比如蓝莓面条、红心火龙果面条;一边通过科技减少果蔬氧化变色,延长保质期。比如用红心火龙果做的面条就不能加碱,用铁棍山药能将7天的鲜面保质期延长一倍。
       如今,很多彩色面条还在酝酿中,许多大型超市和电商企业纷纷上门找合作。“还在研制当中,再等等吧!”为了让彩色面条更新鲜更营养,李香如笑着婉拒急来的订单。
       为更好地迎合消费市场的需求,公司近年来累计投入1000万元以更新面条工艺设备,如今公司面条“族群”的繁衍速度迅猛,从普通挂面到儿童面、礼盒面、新鲜果蔬面等等,已形成五大系列、几十个单品。“巨香面”已经辐射到国内六个省。
       故事2
       面条换新装,看我三十六变
       从2000年创办“巨香面”开始,李香如推陈出新,将袋装面改成礼盒装面,再到现在的易拉罐装的宝宝面,他们不断在包装上寻求细分市场。
       在琳琅满目的样品展厅,李香如得意于儿童易拉罐包装的创意问世。“小孩子吃不了那么多面条,而且也太长,卡通、营养、方便叠加,多好!”易拉罐装面一问世,260克一罐的面条卖到了9元钱,一年企业光宝宝面的销售额就达到百万元。
       随着私人订制的兴起,“巨香面”登上了婚庆、生日、乔迁之喜的厅堂,新的消费群又被创造出来。作为结婚回礼,喜糖换成了喜面,烫金喜盒上印上新婚夫妻的名字和结婚祝福语,颇受市场欢迎。
       受了喜盒的影响,李香如决心将文化与面条相融合,在具有文化气息的休闲旅游景点开文化面馆,开发“状元面”、“长寿面”,让面条可赏可吃可带,成为真正的面条礼品。
2011年4月份,李香如在东港工业园征地52亩,投资8000万,新上4条生产线,从第一条生产线每天15吨的产能,提高到现在5条生产线每天150吨,预计年产能达7万吨,打入全国市场前10名。
       “在经济下行期,人的思维往往会很烦躁,不能坚持。我始终坚信,创新不一定要跨行,一门心思做自己擅长的事,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任何行业都有高峰和低谷,熬过冬天,春天也就不远了。”李香如说。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