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友“大棋局”:做有世界影响力的粮油控股集团
这是一组令人兴奋的数据:拥有80余家全资、控股及参股公司,2015年经营量突破1700万吨,贸易量突破600万吨,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销售收入达20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1亿元,小包装大米上海商超渠道市场占有率达61%,2016年一季度达67%。
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友集团)取得的骄人业绩,在国内疲弱的粮油市场,犹如平静的水面被微风荡起了一层涟漪,聚集了业内的目光。作为上海市2400万人的“米袋子”,良友在保障上海市粮油供应,稳定价格,履行国有粮食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还顺利实现经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双增长,成为国内粮食市场独特的“良友现象”。
重组“炼成”大型粮油集团这份漂亮的成绩单,是良友集团利用自身资源,充分发挥全产业链协同优势产生的必然结果,更与光明良友实现强强联合不无关系。
近年来,国内粮食企业在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和规模化的激烈竞争中,企业竞争力弱、经营模式单一、缺乏自我积累等问题凸显。特别是一些大型外资粮食企业,依靠雄厚的资本优势,大举扩张,给国内地方粮食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良友集团也不例外。2014年度上海消费市场监测数据显示,良友集团旗下的乐惠米业2014年占据30.5%的市场份额,光明米业的市场份额为26.7%,金龙鱼品牌的母公司益海嘉里占据13.9%的市场份额,上海大米市
场形成“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
面对国内粮油市场的“肉搏战”,良友集团深刻地意识到,只有联合重组,才能盘活资产、做强“大品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5年,良友集团与光明食品集团、光明米业集团先后实施联合重组。
重组后的良友集团成为全国惟一拥有主粮种植基地的地方国有粮食企业。
在国内率先形成集品牌优势、资金优势、加工优势、渠道优势和粮食掌控等优势于一身的“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并实现了核心产业“从种子到筷子”的全产业链覆盖。
不仅如此,联合重组后,良友集团进一步增加了在资本市场驰骋的能力,突破了其原来粮油业务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瓶颈。对消费者而言,两家联合重组后,会在米业等相关产业上进行具体对接,未来在申城的市场上,大米的选择将会更加多元,价格将更趋
合理,食品的安全也会更有保证。
良友集团有关人士曾对媒体表示,联合重组以前,光明和良友都是有壁垒的,在农工商超市看不到乐惠大米,同样在良友便利店也看不到光明的大米,今后这些壁垒可能会放开。两家联合重组占据的市场份额接近60%,将远高于运作金龙鱼品牌的益海嘉里13.9%的市场份额。“良友—光明”联合体在上海大米市场将占据压倒性优势。
良友集团总裁张国江表示:“良友与光明联合重组,没有削弱良友集团的实力,也不是简单的资产叠加,而是产业功能的积聚和放大。两家集团的合作有利于上海食用农产品资源的整合,有利于维护上海粮油市场稳定,提供安全、优质、健康的粮油产品,有利于打造立足上海、全国布局、海外发展的大型粮油产业集团。”做市场上需要的粮食产品作为上海最大的从事粮食经营的国有企业集团、华东地区最大的综合性粮油经营企业之一,良友拥有80余家全资、控股及参股公司,经营领域涵盖现代农业、粮油加工、仓储物流、便利连锁、粮油贸易、进出口业务、实业投资等。
提起良友集团,上海人耳熟能详。
海狮、乐惠、雪雀(福新)、味都、三添、友益等品牌深入人心;400多家“良友便利”分布上海市的大街小巷,为市民带来便利和实惠。近年来,良友集团秉承“为百姓打造粮油精品、为员工创造美好生活”的企业宗旨,坚持良心、
良品、良友的市场价值观,依靠绿色、健康、安全的产品积淀,雄踞上海滩。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良友集团在对国内市场进行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积极转变经营观念,迈出了从“供给端”向“需求端”转变的关键一步。
根据良友集团的规划,下一步,良友集团将顺应市场需求,以调整产品结构和重塑经营理念为抓手,生产市场上需要的粮油产品。一是推出非转基因大豆油和葵花油,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同;二是根据消费者口感需求,推出晶润香等新品地产大米;三是满足居民需求,在平价店增加生鲜产品比重,得到消费者的积极响应,平价店经营质量持续改善。
与此同时,光明集团和良友集团也在积极探索大系统内业务同类项合并,以将其打造成为专业性公司。6月份,良友集团旗下大米业务全部划归光明米业,完成了对米业架构的改革和调整。张国江认为:“米业集团就是种植、加工大米的,把大米业务全部划到米业集团旗下,既符合农业服务于米业的转型要求,也有利于以‘市场之手’推动农业种植结构的改变。”“过去,农业种植什么产品,我们企业就加工什么产品,种植和加工脱节造成国内部分粮食品种阶段性过剩。另一方面,部分农产品供给又严重不足,需要依赖大量进口才能弥补缺空。今后,良友集团将紧贴市场需求,以‘种粮’是为‘卖粮’服务的反向思维,改变农业种植和企业加工只管埋
头生产而不抬头看市场的传统经营习惯,取而代之以市场上需要什么粮食产品良友就生产什么产品的全新经营理念。这是良友集团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方向和着力点。”张国江表示。
致力做“有世界影响力”大粮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新目标,也是光明、良友联合重组的初衷。重组后的良友集团不仅在规模、核心竞争力、市场化运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大幅提高,在产业链整合、市场占有率和经营规模方面也得到质的跃升。
目前,良友集团已经形成以“五大专业集团”为头雁,“两大投资平台”(良友实业投资公司及良友香港公司,前者是集团在国内的投资平台公司,后者是境外融资平台公司)和“两个流通平台公司”(上海良友金伴便利连锁公司及上海粮食交易中心批发市场股份公司)为两翼的“雁阵”发展模式。在物流集团、油脂集团、面粉公司、米业集团、饲料集团(筹)等五大专业集团中,物流集团是以外高桥物流园区为中心,以乐惠物流和浦江仓储为骨干,集粮食中转、运输、配送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公司;油脂集团、面粉公司、米业集团、饲料集团(筹)分别是对应板块生产加工销售贸易的专业化集团公司。
张国江指出:“成为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粮油控股集团,是良友的愿景。”根据光明食品集团对良友集团的战略定位,十三五期间,良友集团将按照光明食品集团的总体战略部署,一
是推进外高桥园区发展,将其打造成中国最大的葵花油集散地,乃至中国粮油食品的集散交易中心;二是推进殷实农场建设,通过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产业先进、环境优美、生活优越的现代农业基地;三是与光明系统企业协同,打造全球粮油食品集成分销平台;四是积极参与光明系统产业协同,推进集团的国际化发展。
按照油脂板块的战略规划,良友集团在稳定大豆油的基础上,将重点发展葵花油,积极拓展菜籽油,形成三大基础油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在高端食用油方面,良友集团还将深耕橄榄油、茶油等领域,以提升在高端食用油市场的话语权和盈利能力。此外,良友还与光明大系统进行业务协同,通过与光明集团收购的西班牙第二大食品分销商米盖尔公司加强业务合作,打造橄榄油的“中国品牌、欧洲制造、全球分销”。同时,良友集团还积极推进外高桥园区的功能升级,依托自身的物流口岸优势,打造“中国最大的葵花油进口集散地”,目前已连续3年保持中国葵花油进口最大港的地位。
如今,良友集团在“改革、转型、创新、协同、管控”五大理念的引导下,依托“良友集团—专业公司—基层企业”三级管控模式,在为上海粮油市场提供安全、优质、健康的粮油产品的同时,努力打造“立足上海、全国布局、海外发展”的大型粮油产业集团。中国粮油行业的“东方明珠”正带着耀眼的光芒和万众的期待,在上海大地冉冉升起。
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友集团)取得的骄人业绩,在国内疲弱的粮油市场,犹如平静的水面被微风荡起了一层涟漪,聚集了业内的目光。作为上海市2400万人的“米袋子”,良友在保障上海市粮油供应,稳定价格,履行国有粮食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还顺利实现经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双增长,成为国内粮食市场独特的“良友现象”。
重组“炼成”大型粮油集团这份漂亮的成绩单,是良友集团利用自身资源,充分发挥全产业链协同优势产生的必然结果,更与光明良友实现强强联合不无关系。
近年来,国内粮食企业在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和规模化的激烈竞争中,企业竞争力弱、经营模式单一、缺乏自我积累等问题凸显。特别是一些大型外资粮食企业,依靠雄厚的资本优势,大举扩张,给国内地方粮食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良友集团也不例外。2014年度上海消费市场监测数据显示,良友集团旗下的乐惠米业2014年占据30.5%的市场份额,光明米业的市场份额为26.7%,金龙鱼品牌的母公司益海嘉里占据13.9%的市场份额,上海大米市
场形成“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
面对国内粮油市场的“肉搏战”,良友集团深刻地意识到,只有联合重组,才能盘活资产、做强“大品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5年,良友集团与光明食品集团、光明米业集团先后实施联合重组。
重组后的良友集团成为全国惟一拥有主粮种植基地的地方国有粮食企业。
在国内率先形成集品牌优势、资金优势、加工优势、渠道优势和粮食掌控等优势于一身的“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并实现了核心产业“从种子到筷子”的全产业链覆盖。
不仅如此,联合重组后,良友集团进一步增加了在资本市场驰骋的能力,突破了其原来粮油业务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瓶颈。对消费者而言,两家联合重组后,会在米业等相关产业上进行具体对接,未来在申城的市场上,大米的选择将会更加多元,价格将更趋
合理,食品的安全也会更有保证。
良友集团有关人士曾对媒体表示,联合重组以前,光明和良友都是有壁垒的,在农工商超市看不到乐惠大米,同样在良友便利店也看不到光明的大米,今后这些壁垒可能会放开。两家联合重组占据的市场份额接近60%,将远高于运作金龙鱼品牌的益海嘉里13.9%的市场份额。“良友—光明”联合体在上海大米市场将占据压倒性优势。
良友集团总裁张国江表示:“良友与光明联合重组,没有削弱良友集团的实力,也不是简单的资产叠加,而是产业功能的积聚和放大。两家集团的合作有利于上海食用农产品资源的整合,有利于维护上海粮油市场稳定,提供安全、优质、健康的粮油产品,有利于打造立足上海、全国布局、海外发展的大型粮油产业集团。”做市场上需要的粮食产品作为上海最大的从事粮食经营的国有企业集团、华东地区最大的综合性粮油经营企业之一,良友拥有80余家全资、控股及参股公司,经营领域涵盖现代农业、粮油加工、仓储物流、便利连锁、粮油贸易、进出口业务、实业投资等。
提起良友集团,上海人耳熟能详。
海狮、乐惠、雪雀(福新)、味都、三添、友益等品牌深入人心;400多家“良友便利”分布上海市的大街小巷,为市民带来便利和实惠。近年来,良友集团秉承“为百姓打造粮油精品、为员工创造美好生活”的企业宗旨,坚持良心、
良品、良友的市场价值观,依靠绿色、健康、安全的产品积淀,雄踞上海滩。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良友集团在对国内市场进行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积极转变经营观念,迈出了从“供给端”向“需求端”转变的关键一步。
根据良友集团的规划,下一步,良友集团将顺应市场需求,以调整产品结构和重塑经营理念为抓手,生产市场上需要的粮油产品。一是推出非转基因大豆油和葵花油,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同;二是根据消费者口感需求,推出晶润香等新品地产大米;三是满足居民需求,在平价店增加生鲜产品比重,得到消费者的积极响应,平价店经营质量持续改善。
与此同时,光明集团和良友集团也在积极探索大系统内业务同类项合并,以将其打造成为专业性公司。6月份,良友集团旗下大米业务全部划归光明米业,完成了对米业架构的改革和调整。张国江认为:“米业集团就是种植、加工大米的,把大米业务全部划到米业集团旗下,既符合农业服务于米业的转型要求,也有利于以‘市场之手’推动农业种植结构的改变。”“过去,农业种植什么产品,我们企业就加工什么产品,种植和加工脱节造成国内部分粮食品种阶段性过剩。另一方面,部分农产品供给又严重不足,需要依赖大量进口才能弥补缺空。今后,良友集团将紧贴市场需求,以‘种粮’是为‘卖粮’服务的反向思维,改变农业种植和企业加工只管埋
头生产而不抬头看市场的传统经营习惯,取而代之以市场上需要什么粮食产品良友就生产什么产品的全新经营理念。这是良友集团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方向和着力点。”张国江表示。
致力做“有世界影响力”大粮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新目标,也是光明、良友联合重组的初衷。重组后的良友集团不仅在规模、核心竞争力、市场化运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大幅提高,在产业链整合、市场占有率和经营规模方面也得到质的跃升。
目前,良友集团已经形成以“五大专业集团”为头雁,“两大投资平台”(良友实业投资公司及良友香港公司,前者是集团在国内的投资平台公司,后者是境外融资平台公司)和“两个流通平台公司”(上海良友金伴便利连锁公司及上海粮食交易中心批发市场股份公司)为两翼的“雁阵”发展模式。在物流集团、油脂集团、面粉公司、米业集团、饲料集团(筹)等五大专业集团中,物流集团是以外高桥物流园区为中心,以乐惠物流和浦江仓储为骨干,集粮食中转、运输、配送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公司;油脂集团、面粉公司、米业集团、饲料集团(筹)分别是对应板块生产加工销售贸易的专业化集团公司。
张国江指出:“成为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粮油控股集团,是良友的愿景。”根据光明食品集团对良友集团的战略定位,十三五期间,良友集团将按照光明食品集团的总体战略部署,一
是推进外高桥园区发展,将其打造成中国最大的葵花油集散地,乃至中国粮油食品的集散交易中心;二是推进殷实农场建设,通过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产业先进、环境优美、生活优越的现代农业基地;三是与光明系统企业协同,打造全球粮油食品集成分销平台;四是积极参与光明系统产业协同,推进集团的国际化发展。
按照油脂板块的战略规划,良友集团在稳定大豆油的基础上,将重点发展葵花油,积极拓展菜籽油,形成三大基础油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在高端食用油方面,良友集团还将深耕橄榄油、茶油等领域,以提升在高端食用油市场的话语权和盈利能力。此外,良友还与光明大系统进行业务协同,通过与光明集团收购的西班牙第二大食品分销商米盖尔公司加强业务合作,打造橄榄油的“中国品牌、欧洲制造、全球分销”。同时,良友集团还积极推进外高桥园区的功能升级,依托自身的物流口岸优势,打造“中国最大的葵花油进口集散地”,目前已连续3年保持中国葵花油进口最大港的地位。
如今,良友集团在“改革、转型、创新、协同、管控”五大理念的引导下,依托“良友集团—专业公司—基层企业”三级管控模式,在为上海粮油市场提供安全、优质、健康的粮油产品的同时,努力打造“立足上海、全国布局、海外发展”的大型粮油产业集团。中国粮油行业的“东方明珠”正带着耀眼的光芒和万众的期待,在上海大地冉冉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