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夏粮市场低迷各地出招解围

发布日期: 2016-08-31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粮油市场报
字号:
分享至:
       8月下旬,江苏各地夏粮收购渐渐进入尾声。今年,江苏依旧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然而夏粮收购市场却一直低迷,大部分种植户少了往年收获的喜悦。为了将损失降至最低,江苏多地纷纷出招解围,尽最大可能保障种粮农户的利益。
       市场不遂人意“原指望今年大丰收,可以多挣点钱,谁知却遇到糟糕天气,减产又降质量,真的损失大了。”8月22日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照射在地面,江苏省海安县孙庄镇的种植户孙有利气呼呼地将家中剩下的小麦倒在翻晒场上。随手捡起一把,发现其中有的麦穗瘪着没有结粒,有的遭受霉病感染变红了。
       站在一旁的孙有利解释道,这些都是被雨水浸泡了不符合国家收购要求的等外麦,无法进入粮库,他家还有    500多斤没有找到“出路”。
       遭遇这一状况不仅孙有利一户,今年全省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生程度均较高,小麦倒伏面积200多万亩,近80万亩小麦田块积水,穗发芽现象时有发生。   
       政府出台补贴政策虽然麦子质量不如往年,不能食用,但还是可以制成饲料或是酒精。可为什么种植户们都反映前期麦子没人要呢?“前期,不是我们不愿意敞开收购,去年的陈麦还在仓库里存放着,库存压力太大,大家得为秋粮收购腾出部分空间。”兴化粮管所职工张源说,因为市场粮价倒挂,许多陈麦还没出去,新麦也就进不来。幸好有政府及时来出手,协助去库存,后期的市场才得以稳定开收,目前辖区内所有种植大户的小麦都已售出  
       据张源介绍,为腾出仓容,江苏省出台多项政策刺激托市粮“去库存”,如仪征、高邮等地财政分别拿出700万元、200多万元支持企业拍卖托市粮。同时,江苏省财政也出台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苏北、苏中两大粮食主产区,苏北每出库一斤麦子补贴0.02元,苏中则是0.015元。各地财政也给予了相应的补贴。
       各地创新补偿机制库存的压力解决了,各地又开始忙着帮种植户给等外麦找出路,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种粮农户、合作农场的损失,通过财政补贴一点、保险理赔一点、农民承担一点的方式,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最大限度地降低粮农损失,最大程度地保障农民利益。    
     据了解,苏州市率先发出通知,要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农民分忧解难,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定价,不得压价,在可能情况下让利于农民。   
       太仓市则创新采取了溢价返还方式,等外小麦和不达标小麦的销售价格若高于收购价格,盈利部分将全部返还给售粮农民。目前已初步达成外销意向,预计将为农民减损增收近500万元。保守估计,等外、不达标的售粮农户每斤可以再拿到0.3元左右的溢价返还款。此外,当地政策性农业保险也将按每亩136.4元的标准,对参保农户进行赔偿,全市15万余亩小麦的理赔金额大概在2000多万元,近期即可理赔到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