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豆产区考察报告:港口扩建为哪般

发布日期: 2016-09-11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字号:
分享至:
    我们此次赴美国大豆产区作物一行,尽管考察首日安排参观美国粮食出口重镇——新奥尔良港口,与港口粮食出口商与船务租赁公司深入交流,收获也颇为丰富。但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却是美国港口近年来的扩张步伐,有点像中国5年前华东、十年前华南的热火场景。那么,美国港口此轮港口扩建是福,还是祸呢?有何战略意义?的确,令人深思。现在,我们就来捯饬捯饬,分析一下美国港口未来5-10年市场前景与评估,特别是我们能够从中取得怎样的借鉴意义以及这其中可能存在着哪些商机与不测。
  
  一、此轮美国港口扩建潮市场背景,与中国的市场渊源
  
  据美国相关港口资讯,目前仅仅有关粮食出口码头的未来三年扩建规模已达到现有存量接近20%。近年来,由于中国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尤其是自2014年以来高粱、DDGS等从美国进口数量连年大幅度上升,三年来进口总量超越4500万吨,甚至改变了美国高粱产区局地种植结构,因为美国玉米(1436,-1.00,-0.07%)市场一直处在比较低迷的状态。
  
  由鉴于此,近年来美国一些咨询机构也纷纷发布行业未来发展研究报告,认为中国、越南(进口玉米等东南亚国家谷物市场中所增长的部分70%“留向”中国市场,包括向中国走私与边贸等)等东南亚国家粮食进口上升已经形成一种趋势。他们在报告中例证了中国大豆进口过去10多年来持续高速增长的“历史”见证,相信未来中国进口高粱、DDGS与大麦(美国非主流)等进口势头不会明显下降,且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现JCI综合认为:这就是美国此轮港口扩张的最直接的重要理由。
  
  二、中国政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未来进口与美国期盼的战略思考
  
  根据中国政府关于农产品(12.67+0.24%,买入)收购市场一系列的新政导向,特别是农业部去年以来公布的"三大"种植结构调整:以粮改饲、“镰刀弯规划”以及"三大区域"(或单季)休耕计划等未来三至五年目标体系要求,中国将会大幅度减少玉米播种面积约八千万亩,将每年动态降低玉米产量3500—4000万吨,加之政府可能也会加快燃料乙醇产业的扶持力度,再增加玉米年度消费量2000—2500万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五年之后中国不但可以将现有玉米库存消耗殆尽,而且极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玉米进口国家(类似于今天大豆进口的国际地位),初期几年数量将会飙升至1500-2000万吨。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实现要以上目标,还需要中央财政政策指导下的积极拨付,即每年不低于350—400亿。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结合中央财政现年度支持“三农”支出1.9万亿,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何足挂齿。
  
  同时,我国市场还将遇到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这期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与总产量又将会发生怎样的深度变化呢?处在国际大豆产业竞争格局中的何种阶段与影响程度?现汇易综合研究资讯认为,未来五年中国大豆产量将步入快速发展增量稳质的新纪元,产量翻番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仅需要土地面积增加5500—6000万亩)。因为,我国政府已经对全世界宣布,中国将大力发展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种植,对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哪我国大豆进口会减少1500—2000万吨吗?这道不一定,因为我国若干年内大豆市场需求量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可足以消化国内大豆产量所上升的绝大部分份额。诚然,像过去十年中我国大豆进口年度持续大幅增长的态势也将是不复存在了。
  
  可见,当前受我国庞大玉米库存急迫泄库影响,政府近年来加快了农业种植结构大调整,对美国等粮食出口国家影响无疑将是巨大与深远的,就像过去八年中国临儲政策改变了世界大豆种植格局一样(大豆面积暴跌,引发进口大豆数量连年创下历史记录,同时也刺激了美国等国家大豆面积的大幅增加)。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进行总结与概况:大豆进口春天早已来临,玉米批量进口还会远吗?尽管它从数量上看还远远赶不上我国大豆进口的数量级,但在未来中国、美国等国家间的粮食贸易机会仍将会频繁展现商机,新的严峻挑战依然伴随,我国大豆等粮食进口商也必将会成长为与国际市场大佬平起平坐的市场机会,哪岂不更加值得期待吗?!
  
  最后,我们JCI结论:美国此轮港口粮食码头的持续扩建潮,也许在3、5年内很难收获明显的市场回报,但从全球更加宏观的战略发展视角来分析与判断,这无疑又是正确的历史性选择,这对我国相关行业规划与国际布局影响将是深远的、持久的和富有战略意义的举措,我国有将会迎来新的一轮大豆与玉米种植面积之间的再次博弈,未来大豆种植更加有广泛的市场竞争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