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仓储管理员职业技能操作比赛项目和要求
项目一:储粮通风机参数测定及风机配置合理性评价
一、基本原则
使用毕托管和U型压力计,在通风系统测试管路的正确测量截面上逐点测定动压和全压,将测定结果填入《选手记录表》,并根据测得的压力数据,计算出平均动压值、平均全压值、风机风量等,进行风机配置合理性评价。
本项目满分100分,占个人相应组别技能操作比赛成绩的30%。
二、主要考核要求
(一)比赛时间15分钟。
(二)在测量截面上根据测试管路的管径(外径为400mm~600mm,壁厚为3mm~10mm),计算出测定点距管中心的距离,在毕托管上标注测点位置。
(三)比赛期间选手需自己手持毕托管和U型压力计独立进行测试,并报告现场辅助人员帮助记录测得的数据。
(四)选手全部操作完成后须将所用仪器全部复位,但不用清擦毕托管上的标记点。
(五)计算平均动压值、平均全压值、风机风量时,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
三、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 名称 | 数量 | 备注 |
1 | 模拟仓房 | 1栋 | |
2 | 通风机 | 1台 | 附带风机手册。离心风机应关闭阀门(挡风板)启动。 |
3 | 测试管道 | 1根 | 外径为400~600mm,壁厚为3~10mm;长度>4m, 将风机与仓房连接。 |
4 | U型压力计 | 1套 | 内注有色水液 |
5 | 毕托管 | 1根 | 长度800~1000 mm |
6 | 厚壁硅胶管 | 2根 | |
7 | 直尺 | 1把 | 300mm长 |
8 | 卷尺 | 1个 | 3000mm长 |
9 | 透明胶带 | 1卷 | 50mm宽 |
10 | 电工胶带 | 1卷 | 30mm宽 |
11 | 计算器 | 1个 | 具有平方、开方功能 |
12 | 记录笔 | 2支 | |
13 | 记录板 | 2个 | |
14 | 彩色记号笔 | 1支 | 油性 |
15 | 剪刀 | 1把 | |
16 | 水桶 | 1个 | 15L塑料水桶,用于放置U型压力计 |
17 | 计时器 | 1个 | |
18 | 秒表 | 1个 | 裁判用 |
19 | 酒精棉 | 1瓶 | |
20 | 工作台 | 1张 | |
21 | 椅子 | 2把 |
四、分值分配及评分要点
序号 | 比赛内容 | 评分要点 | 配分 | 备注 |
1 | 测试管路完好性检查 | 检查并报告测试管路的完好性 | 2 | |
2 | 通风机与测试管路连接检查 | 检查通风机与测试管路的连接情况 | 2 | |
3 | 通风机内异物检查 | 检查通风机内有无异物 | 2 | |
4 | 通风机转向检查 | 点启动检查通风机转向 | 2 | |
5 | 启动通风机 | 正确启动通风机 | 2 | 离心风机:关闭阀门(挡风板),1分;点动启动,1分。 |
6 | 管道连接处的密封状态检查 | 检查并报告测试管道与仓房和风机连接处的密封状况 | 2 | |
7 | 测定点的确定与标注 | 根据测试管道直径正确分环 | 5 | 管道直径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
正确计算测定点位置 | 3 | |||
在毕托管上正确标注测定点位置 | 5 | 前一选手在毕托管上的标记由辅助人员清理干净。 | ||
正确确定测试管道上测量截面的位置 | 3 | 管道上标有A、B、C和D四个测试截面,选择错误扣3分。 | ||
8 | 毕托管的进气口方向 正确 | 6 | 与管道测量截面垂直,进气口正对来风方向。 | |
毕托管使用规范 | 4 | |||
测动压时毕托管与U型压力计连接正确 | 6 | 每错1次扣1分,扣完为止。 | ||
测全压时毕托管与U型压力计连接正确 | 6 | |||
9 | U型压力计使用 | U型压力计使用规范 | 12 | 每错1次扣1分,扣完为止(操作期间可由辅助人员协助记录数据)。 |
读数方法正确 | 12 | |||
10 | 平均动压计算 | 公式正确 | 4 | |
计算结果正确 | 4 | |||
小数点后保留位数正确 | 2 | |||
11 | 平均全压计算 | 公式正确 | 2 | |
计算结果正确 | 2 | |||
小数点后保留位数正确 | 1 | |||
12 | 总风量计算 | 公式正确 | 2 | |
计算结果正确 | 2 | |||
小数点后保留位数正确 | 1 | |||
13 | 风机配置评价 | 风机工作点标注正确 | 2 | |
风机工作区判断正确 | 2 | |||
风机风量与工艺要求匹配度判断正确 | 2 | |||
14 | 总分 | 100 |
五、严重违规处理
比赛过程中,选手如出现测定时未开机、损坏压力计或毕托管、伪造数据、操作超时、擅自将工位仪器用具带出考场等任一违规情况,此项目成绩均计为0分。
项目二: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检查气调储粮杀虫效果
一、基本原则
用快速气体浓度检测仪在气体检测箱上检测氧气浓度;正确检查和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入指定区域取出预先放置的所有试虫笼;检查试虫笼内的害虫死亡情况,计算害虫死亡率,评价气调储粮杀虫效果,并填写到《选手记录表》。
本项目满分100分,占个人相应组别技能操作比赛成绩的30%。
二、主要考核要求
(一)比赛时间15分钟。
(二)检测指定区域内氧气浓度,判断人员进入指定区域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三)正确检查和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四)取出指定区域预先放置的所有试虫笼,检查害虫死亡情况,根据死亡率判断气调杀虫效果,计算结果保留整数位。
(五)检查害虫死亡情况后,将所有害虫和饲料放入广口瓶中。
(六)操作结束前选手须将所有用具、检测仪和空气呼吸器全部复位。
三、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 名称 | 数量 | 备注 |
1 | 指定区域 | 1块 | |
2 | 气调仓标识牌 | 1块 | |
3 | 气包 | 1个 | 事先充好低氧气体 |
4 | 连接软管 | 1根 | |
5 | 气体检测箱 | 1个 | |
6 | 快速气体浓度检测仪 | 1个 | 可测量氧气浓度 |
7 | 试虫笼 | 3个 | 透气且害虫无法逃逸的容器,例如50mm×200mm的布袋,事先装好成虫虫态的试虫和饲料,扎紧袋口。 |
8 | 试虫种类 | 1~3种 | 在成虫虫态的米象、玉米象、谷象、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长角扁谷盗、土耳其扁谷盗、锈赤扁谷盗、谷蠹、印度谷蛾、花斑皮蠹中选取。 |
9 |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 1套 | 包括背架、气瓶和面罩等 |
10 | 毛巾 | 1条 | |
11 | 手持放大镜 | 1个 | 5~20倍 |
12 | 广口瓶 | 1个 | |
13 | 白瓷盘 | 2个 | 200 mm×300 mm |
14 | 眼科镊子 | 1把 | |
15 | 毛笔 | 1支 | |
16 | 计时器 | 1个 | |
17 | 记录板 | 2个 | |
18 | 记录笔 | 2支 | |
19 | 垃圾桶 | 1个 | |
20 | 秒表 | 1个 | 裁判用 |
21 | 计算器 | 1个 | |
22 | 工作台 | 2张 | |
23 | 椅子 | 2把 |
四、分值分配及评分要点
序号 | 比赛内容 | 评分要点 | 配分 | 备注 |
1 | 检测仓内 氧气浓度 | 打开并校正快速气体浓度检测仪 | 2 | |
正确连接快速气体浓度检测仪与气体检测箱 | 2 | |||
打开气体取样阀 | 2 | |||
检测氧气浓度 | 2 | |||
准确记录氧气浓度 | 2 | |||
2 | 检查空气 呼吸器 | 检查气瓶外观完好性 | 2 | |
检查背架完好性 | 2 | |||
检查面罩完好性 | 2 | |||
清洁面罩 | 2 | |||
3 | 检查气瓶内压缩空气的压力 | 打开瓶阀 | 3 | |
观察压力表数值 | 2 | |||
根据压力数报告结果 | 4 | |||
4 | 检查管路 气密性 | 关闭瓶阀 | 3 | |
观察压力表下降速度,报告结果。 | 4 | |||
5 | 检查呼吸器报警功能 | 打开强制供气阀,缓慢释放管路内气体。 | 2 | |
报警哨正常报警 | 4 | |||
6 | 佩戴背架和气瓶 | 佩戴后拉紧肩带 | 2 | |
扣上并拉紧腰带 | 2 | |||
7 | 佩戴面罩和气密性检查 | 挂好面罩 | 2 | |
戴上面罩,检查气密性 | 3 | |||
8 | 供气阀与 面罩连接 | 打开瓶阀 | 2 | |
供气阀与面罩准确连接 | 3 | |||
连接过程中及连接后无明显跑气、漏气。 | 3 | |||
9 | 取出试虫笼 | 进入指定区域取出试虫笼 | 2 | 没有全部取出试虫笼的,不得再次进入指定区域取出遗漏的试虫笼。 |
操作过程中无跑动 | 2 | |||
10 | 脱卸空气 呼吸器 | 脱开供气阀 | 2 | |
关闭瓶阀 | 2 | |||
打开强制供气阀放空管路空气 | 2 | |||
11 | 仪器复位 | 清洁面罩 | 2 | |
收好空气呼吸器及组件 | 2 | |||
12 | 检查试虫笼中的害虫死亡率 | 将试虫笼中的试虫和饲料倒入白瓷盘 | 3 | 未倒入白瓷盘的,每个虫笼扣1分,扣完为止。 |
判断每个试虫笼中害虫的死亡情况 | 16 | 每个试虫笼中:(1)害虫总数检出错误,每误差一头扣1分;(2)活虫数量或死虫数量每误差一头均扣1分,扣完为止。 | ||
计算每个试虫笼中害虫死亡率 | 6 | 死亡率结果每错一个扣2分,扣完为止。 | ||
13 | 评价气调储粮杀虫效果 | 正确评价气调储粮杀虫效果 | 2 | |
14 | 现场整理 | 现场复原、整洁 | 2 | |
15 | 总分 | 100 |
五、严重违规处理
比赛中出现进入指定区域前未检测氧气浓度;未检查空气呼吸器系统报警功能;未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指定区域;在指定区域内脱卸空气呼吸器;操作中供气阀脱落;操作中报警哨响起未迅速离开指定区域;操作中损坏检测仪和空气呼吸器等器具;擅自将器具带出赛场或延时操作等任一情况的,此项成绩均计为0分。
项目三:计算机粮情检测与分析
一、基本原则
操作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应用软件,获取指定粮仓当前粮情数据报表,并结合提供的历史粮情检测数据报表进行粮情分析,找出粮温异常点,填入《粮温异常点记录表》;采用感官判定和使用器具辅助检测的方法,检测粮温异常点的样品;按要求将所测样品的水分和杂质含量,害虫数量、种类、密度、虫粮等级和粮情异常的原因等填入《选手记录表》。
本项目满分100分,占个人相应组别技能操作比赛成绩的40%。
二、主要考核要求
(一)比赛时间25分钟。
(二)参考现场提供的2~4份历史粮情数据报表,在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检测的当前粮情数据报表中找出粮温异常点和故障点,将异常点和故障点编号填写到《粮温异常点记录表》内。本项目的粮情检测数据报表根据《粮油安全储存守则》附录2设计,测温点以“行-列-层”表示。
(三)对提供的粮温异常点样品(每个样品重1 kg)采用感官判定和使用器具辅助检测的方法,检测每个样品的水分和杂质含量、检查害虫数量、鉴别害虫种类、判定害虫密度和虫粮等级,分析粮情异常的原因,并将上述结果全部填入《选手记录表》,水分和杂质含量判断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四)在培养皿中鉴定害虫种类和计算数量后,将所有害虫放入广口瓶中。
三、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 名称 | 数量 | 备 注 |
1 | 计算机 | 1台 | 预先装好粮情测控系统(模拟)应用软件 |
2 | 粮食样品 | 1 kg | 稻谷或小麦 |
3 | 粮情数据报表 | 2~4份 | 纸质版 |
4 | 样品盒 | 4盒 | 每盒盛装1kg粮食样品 |
5 | 谷物选筛 | 1套 | |
6 | 害虫选筛 | 1套 | |
7 | 试虫种类 | 不限 | 在米象、玉米象、谷象、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长角扁谷盗、土耳其扁谷盗、锈赤扁谷盗、谷蠹、印度谷蛾、花斑皮蠹和书虱等种类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活成虫。 |
8 | 手持放大镜 | 1个 | 5~20倍 |
9 | 体视显微镜 | 1台 | |
10 | 白瓷盘 | 2个 | 300 mm×500 mm |
11 | 培养皿 | 2套 | 直径 80 mm~150 mm |
12 | 广口瓶 | 1个 | |
13 | 眼科镊子 | 1把 | |
14 | 样品镊子 | 1把 | |
15 | 毛刷 | 1支 | |
16 | 毛笔 | 1支 | |
17 | 剪刀 | 1把 | |
18 | 计时器 | 1个 | |
19 | 记录板 | 2个 | |
20 | 记录笔 | 2支 | |
21 | 垃圾桶 | 1个 | |
22 | LED台灯 | 1个 | |
23 | 秒表 | 1个 | 裁判用 |
24 | 工作台 | 2张 | |
25 | 椅子 | 2把 |
四、分值分配及评分要点
序号 | 比赛内容 | 评分要点 | 配分 | 备注 |
1 | 进入粮情测控系统 | 正确进入粮情测控模拟系统 | 1 | 不需要选手启动电脑 |
2 | 查看指定粮仓的粮情检测数据 | 通过粮情测控模拟系统准确获得指定粮仓的粮情数据 | 2 | |
3 | 找出粮温异常点 | 结合历史粮情数据,准确找出当前每一个粮温异常点,并将异常点编号正确填写在记录表中 | 15 | 在当前粮情数据报表中找出所有的粮温异常点,并将其编号填入记录表。 |
正确判断故障点 | 3 | 将故障点编号填入记录表。判断错误扣分,扣完为止(任选-、*和±60℃中故障点供试)。 | ||
4 | 退出粮情测控系统 | 正确退出粮情测控模拟系统 | 1 | 不需要选手关闭电脑 |
5 | 使用选筛等辅助器具检查异常点的样品 | 谷物选筛筛层选择正确 | 2 | 选手到指定的工作台,对样品进行检查。 |
谷物选筛筛理规范 | 2 | |||
挑选筛上大杂 | 2 | |||
害虫选筛筛层选择组装正确 | 2 | |||
害虫选筛回旋筛理规范 | 2 | |||
筛理后挑选害虫 | 2 | |||
6 | 分析粮情异常原因 | 高水分粮判断正确 | 5 | 判断错误扣分,扣完为止。 |
准确判断粮食含水量 | 10 | 误差≤±0.2%,不扣分;±(0.3%~0.5%)扣2分;±(0.6%~0.8%)扣4分;±(0.9%~1.0%)扣8分;>±1.0 %扣10分,扣完为止。 | ||
高杂质粮判断正确 | 5 | 判断错误扣分,扣完为止 | ||
准确判定杂质含量 | 10 | 误差≤±0.2%,不扣分;±(0.3%~0.5%)扣2分;±(0.6%~0.8%)扣4分;±(0.9%~1.0%)扣8分;>±1.0 %扣10分,扣完为止。 | ||
有虫粮判断正确 | 5 | 判断错误扣分,扣完为止。 | ||
害虫种类鉴定正确 | 10 | 鉴定错误扣分,扣完为止。 | ||
害虫密度判断正确 | 4 | |||
虫粮等级判断正确 | 4 | |||
害虫种类对应数量正确 | 10 | 每错一个扣分,扣完为止。 | ||
7 | 填报记录规范 | 字迹清晰,没有涂改 | 3 | 每涂改1处扣1分,扣完为止。 |
8 | 总分 | 100 |
五、严重违规处理
比赛中有损坏电脑、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等设备;样品抛洒超过1/3;鉴定损伤的样品混入待检样品;不依据检查结果填写表格;擅自将用具或样品等带出赛场;操作超时等情况的,此项目成绩计为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