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义新欧+粮食”看金华“引粮入浙”的国际范——金华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徐根生接受浙江之声专访

发布日期: 2023-04-19 09:28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之声
字号:
分享至:

点击播放视频

get.jpeg

说起金华,标签很多,这里有世界小商品之都,有五金之都,还有东方好莱坞。这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签——“世界稻源”的所在地,一粒稻米印证了中华文明万年的文化史。金华也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是中欧班列的唯一始发地。义新欧班列如何为端牢“浙江饭碗”助力?金华又采取哪些定制化的举措,来保障这一条“粮食班列”顺利高效运行?《浙江先行者说》特别策划《守护“国之大者”奋进“两个先行”》本期专访金华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徐根生。

get (1).jpeg

主持人:“万年上山,世界稻源”,说的就是金华。这里有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也是在这里发现世界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稻作农业的发展让我们开始居有定所,有了“安居乐业”的概念。安居乐业,仓廪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想知道,金华的粮食和物资储备情况是怎么样的?能否保证我们金华这片富有活力的土地“安居乐业”?

徐根生:金华地处金衢盆地东段,为浙中丘陵盆地地区,这里有“万年上山、千年古城”说法,稻作文明史超过1万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金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不断筑牢全市粮食安全防线。近年来,通过两非整治,粮食播种面积、产量不断提升。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128.46万亩,粮食产量48.01万吨。金华是市场大市,我们发挥市场流通优势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我市拥有市本级的浙中粮油交易中心和义乌粮食批发市场两大批发市场。浙中粮油交易中心主要经营成品粮油、饲料粮、杂粮,主要辐射供应市区、兰溪、武义、永康。义乌粮食市场主要经营成品粮油为主,辐射浦江、东阳、磐安、永康。同时还有利多、金谷、元盛、好搭档、义宝农庄等多家省内重点骨干粮油经营企业。金华、义乌两大粮食批发市场及重点监测企业周转库存每天保持在4万吨以上,确保维持全市15天以上的消费需求。同时,我市政府粮食储备可保障全市居民半年消费需求,全市人民的“米袋子”稳稳当当。

主持人:金华也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是中欧班列的唯一始发地,义新欧班列给我们金华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增添了什么样的助力?

徐根生:中欧(义新欧)班列首趟班列于2014年11月开行,截至2023年2月底已开通运营线条22条,联通亚欧大陆50多个国家(地区),累计往返开行7230列,发运标箱59.4万箱。其中2022年开行2269列,发运规模位居全国第三,已成为金华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也是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标志性工程,先后获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外交场合6次点赞。我们依托中欧(义新欧)班列面向内陆、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优势,于2022年3月10日首次开行“义新欧+粮食”班列,目前每周保持2-3列常态化运行,主要产品包含大麦、小麦、麦麸颗粒等。粮食班列开行有效带动了浙江、上海、安徽、江苏等15省市货源在金华集散分拨,对我市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供应带来极大支撑,有效促进金华及周边的粮食产业集聚和发展。

主持人:请徐局介绍一下,我们都有哪些定制化的举措来保障这一条“粮食班列”顺利高效的运行?

徐根生:近年来,我市开展了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和义新欧”班列一件事改革,大力保障进口渠道便捷通畅。班列运行平台作为全程多式联运经营人,签发全程提单,实现“一单到底”;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铁路运输项目国家试点,实现“义新欧”班列申报无纸化、通关便利化、作业智能化、决策数字化。

下一步,我们将从继续做大义新欧“粮食班列”。积极开辟新市场。拓展中亚、欧洲“一带一路”沿线粮食业务,加强与国内粮食流通企业、饲料企业、大宗商品进口企业合作,持续做大“一带一路”粮食贸易规模。谋划粮食进境口岸。积极向海关总署争取粮食指定口岸建设。强化新平台建设。力争在华东联运新城区块落地进口粮食保税存储筒仓项目,培育新进口粮食集散中心,打造集采购、运输、仓储、销售和配送于一体的进口粮食交易市场。

主持人:除了向外积极拓展朋友圈,金华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农民放心种粮,卖上“放心粮、舒心粮”的?

徐根生:近年来,我们通过推行早稻订单全覆盖、发放预购定金、实行优粮优价等举措,支持农民扩大生产,增加农民种粮收入。举个例子,2022年全市早稻收购同比增加32.5%,仅发放早稻订单奖励一项就比2021年增加了1152.4万元。同时,我们还努力创新粮食收购服务举措,让农民卖“放心粮、舒心粮”。

一是创新除杂服务。针对粮食收购过程中除杂净粮损耗大、费时长的问题,我市自创组合微型“除杂中心”,实行“储粮罐+除杂机+输送机”组成“机械风车”免费为农除杂。既可以保证政策性粮食收购入库杂质指标符合储备标准,又减少除杂时间,有效降低售粮农户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种粮收益。

二是提供快捷运粮。针对农户卖粮“时间集中、车辆难约、送粮集中、效率低下”问题,我市企业研发专用收粮车,与粮站输送机、卸粮机无缝对接,缩短装卸粮时间。同时组建粮食收购运输服务车队,按需派车上门等粮、运粮。每3-4辆车一组,每组配备专用装卸铲车一辆,装粮输送机一台,统一调度,确保粮食收购物流顺畅。

三是精准“按户预约”。改变以往农户单趟投售、按次预约的传统模式,对种粮大户实行“按户预约”、“一户一清”。采用上门走访、电话约访等方式,一个农户一次预约即可在完成全部订单粮食的收购入库任务。这样的精准预约模式既避免了粮站排队售粮的“堵点”,又解决了农户因卖粮耽误农活的“难点”,单个粮站日均收购量可达250吨以上,收购效率显著增加。

四是数字信息赋能。基层收储库点积极推进应用浙江粮仓“收购一条龙”系统,农户通过手机APP及时了解跟进粮食扦样、检斤、售粮款结算等,实现收购工作全流程数据留痕,做到公开透明、便民利农、“颗粒归仓”。

主持人:徐局,下一步我们在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还有什么新的举措?

徐根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2023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确定一批强基础、增动能、利长远的政策、举措和工程项目,推动我市粮食安全再上新台阶。

一是提升粮食收储能力。积极推进“浙政粮安”“浙江粮仓”数字化改革,推动我市“定向销售粮食运输监管”系统在全省推广应用。积极推动我市省级、市级“未来粮仓”建设,加快市应急加工中心建设。

二是夯实粮食储备基础。全面落实粮食收购政策,开展早稻增产、降镉栽培试点。引导建立稳产、高产、优质的粮食生产体系,提升本地粮源供给能力。完善政府储备订单粮食收购政策,早稻继续实行订单全覆盖,不断提高储备粮订单收购量。深化“五优联动”示范县建设,实施五优联动面积5.5万亩以上。加强与主产区的产销合作,建立省外各类粮源基地43万亩以上。发挥自贸片区和义新欧班列的叠加优势,抢抓政策机遇、放大特色优势,推动“义新欧+粮食”进口班列做大做强,2023年“义新欧+粮食”班列运行150列以上。

三是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协同推进市救灾应急战勤保障中心项目建设,健全物资管理机制,提升物资储备监管水平。鼓励国企改革创新工作,持续深化“勤廉粮仓”建设。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