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粮食,所见皆是美好 丽水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周和平接受浙江之声专访

发布日期: 2023-05-18 17:06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之声
字号:
分享至:

点击播放视频

a_843734808491192320.jpeg

“秀山丽水、天生丽质”,丽水是华东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优势,素有“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山是江浙之巅,水是六江之源。但是丽水的耕地面积很有限,市域范围内90%以上的面积是山地,人均耕地面积不足3分。在这样的条件之下,丽水人在振兴浙粮工程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开拓性地创造出了不少丽水经验。

主持人:丽水是浙江著名的养身福地,很多人可能还不是很熟悉丽水,同时,听说丽水是“九山半水半分田”,请您向大家介绍下丽水粮食供需的整体情况。

周和平:丽水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市域范围内90%以上的面积是山地,人均耕地面积不足3分,丽水的老百姓尤为珍惜耕地,有勤劳耕作的优良传统。丽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等指示精神,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责任制,“种粮、储粮、管粮、稳粮、节粮”一体推进,呈现出粮食连年增产、流通有序、质量安全的良好局面。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10.43万亩,粮食产量41.30万吨,均超额完成任务,全市粮食供给108.11万吨,粮食供给率为4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a_843734808491192321.jpeg

主持人:去年,丽水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省粮食物资局部门综合评价考核中获得了优秀等次,请您谈一谈丽水粮食工作亮点和创新做法

周和平:2022年我局获得综合考核优秀,是市委市政府和省粮食物资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粮食物资系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粮食购销领域,我们形成了“阳光储粮、科技储粮、包干轮换”的丽水做法。

一是推行阳光储粮。2022年制定印发《丽水市本级储备粮轮换价格评议办法(试行)》,成立价格评议专家库,随机抽选组建专家组,以市场调查、分析行情、集体研判、实时出价的方式确定轮出价格,并由局机关纪委及市财政局、市农发行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督管理。该制度的创新,既降低了储粮成本、提高了储粮质量,又为“清廉粮仓”建设筑起了防护墙。

二是推行科技储粮。建立《丽水市绿色储粮(控温和制氮气调)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绿色储粮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全市已实现气调储粮仓容30万吨,准低温储粮仓容25万吨,占全市仓容90%以上。以准低温保管取代了常温保管,以充氮气调杀虫替代了药物熏蒸杀虫,有效延缓粮食品质劣变,减少水分流失和虫害损耗,此项工作入选全省第一批节粮减损工作典型案例。

三是推行包干轮换。探索储备粮包干轮换新机制,即在政府下达的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后,引入竞争机制,在安全可控、公开透明的前提下,由粮食收储企业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储备粮包干轮换的粮食加工企业,实行同一批粮食“一年轮换、费用包干、自负盈亏、服从调控、保障应急”的管理机制,从而达到减轻财政负担、提高口粮品质、促进产业发展的目的。从2013年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包干轮换粮食7万余吨,调优全市储备结构,晚稻比例达60%以上,为企业减少货款支出1.5亿元,地方财政节支1400多万元,有效实现库存粮食保质保鲜、常储常新。这一做法被省粮食物资局列为2020年度改革发展亮点工作。

a_843734808491192322.jpeg

主持人:去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丽水举办,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请您介绍下丽水市在振兴浙粮方面的一些好的做法和案例。

周和平:丽水在振兴浙粮工程方面,突出抓好“两端发力”。

一是在种粮端,激活农遗文化,提高山区老百姓种粮积极性。2005年我们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成为全球首批、中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2022年7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青田县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并要求“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丽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指导青田县发起成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联盟,编制两轮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发展十年规划,出台稻鱼共生保护办法,建立浙江大学“稻鱼共生”博士工作站,总结稻鱼养殖技术规范标准,系统开展鱼苗孵化、稻种筛选,向全市适合养殖的乡村推广“稻鱼共生”种养模式。如今,青田县稻鱼共生种植面积达5万亩,稻鱼米价格平均15元/斤,稻鱼价格平均70元/斤,创造了“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丽水模式,并带动了云和、景宁、庆元、龙泉等市县“稻鱼共生”种养产业发展。

二是在产品端,丰富地方特色粮食衍生品,鼓起老百姓的“钱袋子”。积极申报地域粮油品牌丽水山耕,丽水山耕系列的稻鱼米、高山600、南粮香、谷粒莱、龙泉山等浙南籼米品牌广受欢迎,经品牌背书的优质粮食市场需求量日益加大。缙云烧饼、庆元黄粿、缙云土面、遂昌长粽等一大批名特优产品走进大城市。2022年,缙云烧饼产业年产值达到30.2亿元,在全国开出店铺8000多家,带动从业人员超4万人;遂昌长粽年产值也达到3亿元。

主持人: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性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藏粮于技”的关键在于解决好种子问题。请您介绍下丽水在种业方面的一些做法。

周和平:丽水市在落实粮食安全工作中,紧紧抓住种业这一核心关键,并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建成了两大种业基地。

一是建成了“国家水稻分子育种智能示范基地”。2020年由袁隆平院士亲笔提名的“水稻分子育种中心丽水示范基地”成功落地。该基地在全国19个测试基地中,取得了“试验时间最长,试验品种最多,田间管理最好,审定品种最全,科研成果最丰”五个领先佳绩。

二是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杂交籼稻制种基地。遂昌县杂交籼稻制种基地2021年被认定为全省四家良种繁育基地县之一。早在1976年,该县就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相继培育推广了“中浙优”“华浙优”等杂交稻系列优质品种。目前,年制种面积1.2万亩,年产杂交稻种子300万斤,产值近4000万元。

下一步,丽水市粮食物资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粮食物资局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扛起保障“国之大者”的政治责任,不断开创粮食与物资储备工作的新局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