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处党支部书记 项慈若)谈谈对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几点认识

发布日期: 2023-05-04 14:15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字号:
分享至: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是《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摘编》彰显的核心思想,在《摘编》的第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达16处之多。“青春循迹学党史,初心不移著华章”,“心怀‘国之大者’,端牢浙江饭碗”,是浙江粮食人新时代的使命担当,是浙江粮食人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的具体体现。下面,结合粮食工作实际,谈三点认识。

一、深刻领会粮食安全为什么是“国之大者”

为什么说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认真阅读《摘编》第一部分,我们便会得出结论。我从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是由中国的庞大人口基数决定的。我国13亿多张嘴要吃饭,不吃饭就不能生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二是由中国的资源禀赋决定的。我国用9%的耕地和 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人口。我国耕地就那么多,潜力就那么大,在粮食问题上不可能长期出现高枕无忧的局面。粮食安全要靠自己保全部,地不够,水不够,生态环境也承载不了。这就注定我们要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不能有丝毫的松懈,重视粮食,爱惜粮食。三是由中国历史经验决定的。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一幕在古今中外反复上演。历史上,齐国诱导鲁国弃粮种桑,关键时候断粮降服鲁国;越王勾践把种子煮熟贡给吴国,趁其粮食绝收一举灭吴。我国历朝历代统治者无不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究其终因就是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定。四是由国际粮食供求格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如果口粮依赖进口,我们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我们的立足点、着眼点是,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饭碗里必须主要装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基于以上4个方面的原因,粮食安全才成其为“国之大者”。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

二、时刻将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牢记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所谓“国之大者”,我的理解是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格局和高度问题。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在思想上立得高、看得远,学会从中央的高度思考问题、理解政策。二是要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做到心明眼亮。对我们粮食部门的同志来说,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用理论指导实践,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不折不扣推动各项粮食工作的落实,用实际行动去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三、奋力抒写粮食工作新篇章

浙江是全国第二大粮食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保持在26%左右,端牢“浙江饭碗”任务重、责任大。能否端牢“浙江饭碗”,是对我们是否真正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总要求的最终考验。通过对《摘编》的通盘学习和消化,结合我局和粮食处的职责,我认为端牢“浙江饭碗”应当在3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首先要在保障全省人民“有饭吃、吃好饭”上下功夫,进一步夯实粮食收储主责主业,守牢“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一战略底线。其次,要在提升能力建设上下功夫,认真贯彻“135”行动,努力实现全省工作统筹能力、治理能力、为农为企服务能力、储备能力、保供能力等 5 方面新突破。第三,要在增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上下功夫,采取各项有效举措,深化“五优联动”,实施“振兴浙粮”行动,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赋予我们新使命,要通过主题教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奋力抒写浙江粮食工作新篇章,努力构建浙江粮食安全新格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