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也要有人懂》

发布日期: 2024-10-14 14:45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字号:
分享至:

伟大也要有人懂

——荐书人:晁海燕

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我接触到了一本书,书名叫《伟大也要有人懂》,跟大家分享一下。

提起“伟大”,一般想到的都是特别宏大、特别牛的那些人和事。特别是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想把“伟大”这个词给孩子讲清楚,远比陪她拉小提琴难多了!虽然陪她拉琴已经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了!

这本书很薄,17个章节154页,一口气读完,我才理解作者陈晋在一个个小目标和大目标的叙述中,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读懂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伟大”!

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长征途中在后有追兵的茫茫草地,一位女红军战士快要生了,部队只好停了下来。追兵越逼越近,这时参加过中共一大的董必武同志对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说:“一定要顶住敌人,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于是红军打了一场阻击战。有人说:“为了一个孩子,牺牲这么多兄弟,值吗?”董振堂含着泪说:“我们干革命打仗不就是为了孩子们吗?”就这样,作为一个母亲,我读懂了伟大的长征,这首人世间最长的生命和希望的赞歌。

书里还有个小故事。2006年元旦我国彻底废除农业税,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600年的“公粮”不用交了。一个普通的河北农民王三妮听说后,自己出钱,亲手铸了个“告别田赋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历史的感怀。2007年,王三妮的老伴做手术花了4000多元,新农合医疗给他家补贴了2200多元。她觉得这已经很好了!没想到,孙子上学,正好赶上国家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又减轻了家里的负担。王三妮再次用铸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次的鼎叫“恩惠鼎”。她经常念叨:共产党真的是啥都管啊!柴米油盐、吃喝拉撒,老伴住院、孩子上学!

前些天的两会上说,不能让老人为异地报销烦心。我家就有这个烦恼。公公、婆婆从老家过来帮我们带孩子,经常为异地报销医疗费奔波。这么大的国家关心这么小的事儿,帮我们小家庭解决大困难。我和王三妮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共产党心里装着咱老百姓!我虽然不会铸鼎,但这种伟大我想十四亿人都会读懂。

除了敬畏生命、关心百姓,还有一点老百姓竖起了大拇指!那就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书里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的接收大员借着恢复秩序的幌子贪婪掠夺财物,当时流行“五子登科”的说法。短短几个月时间,老百姓的心就凉了。接下来的解放战争,毛主席用190多封军事电报,指挥三大战役,使蒋介石的154万军队在谈笑间灰飞烟灭。

而共产党怎么做的呢?书里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四川凉山州委定了一条很特别的规矩,叫“不杀牛”。“杀牛”原本是当地民间婚丧嫁娶的风俗,前些年变味儿了,成为一种接待“规格”,书记下去要杀牛,县长下去要杀牛......,老百姓说,牛都来不及安静的长大喽。现在好了,八项规定以后这种风气基本上不见了。从细节入手,给自己定规矩、严格的遵守规矩,哪个执政党能做到?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书里有许多这样鲜活的小故事,正好讲给孩子听,传承红色根脉,在今后的日子里和她一起,实现一个个小目标和大目标,不管是拉小提琴,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有人说,世界的精彩和美妙之处在于,有那么一些伟大的先行者引领着我们不断地前进,谁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时代的引领者呢?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在书的结尾,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按照传统文化,“左祖右社”的建筑规制,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左右对望,左边是历史,右边是现实,左边记载着初心和梦想,右边展示着创新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我们党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大家可以了解一下那些小目标和大目标,你会更加读懂今天的中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