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机关效能建设 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积极构建现代化粮食收购服务体
抓好粮食收购,是保障浙江省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粮食部门牵手种粮农民增收的重要职责。2023年以来,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化粮食购销改革,启动现代化粮食收购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通过“试点先行、聚合资源、破解瓶颈、优化服务”,累计30个县(市、区)建成现代化粮食收购服务体系。2024年,根据省委要求,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结合以“一腔热血铸忠诚、一心为民践宗旨、一身本领善担当、一马当先争一流、一尘不染重勤廉”“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效能建设,持续推动现代化粮食收购服务体系提质扩面,聚力打造粮食收购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浙江样板”。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聚焦先行先试形成“一揽子”制度机制。试点先行。2023年,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现代化粮食收购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题调研,深入分析当前粮食收购工作存在粮库收购等待时间长、社会产后服务资源分散等主要矛盾,提出现代化粮食收购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并在浙江省遴选10个县(市、区)启动首轮试点,2024年继续提质扩面,浙江省再新增20个建成县(市、区)。健全制度。及时总结相关试点经验,我局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关于推进现代化粮食收购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浙江省政策性粮食收购工作规范》等文件规范,健全现代化粮食收购服务体系制度保障。资金支持。研究出台省级粮食安全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对于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净粮入仓等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累计兑现759万元。持续加大政策性粮食订单奖励,2024年小麦、早稻、晚稻累计发放农民订单奖励资金10.3亿元,同比增加0.34亿元。
二是聚焦整合资源打造“一站式”全程服务。整合社会产后服务资源。各地依托农事服务中心、粮食加工企业等社会化资源打造产后服务中心,如温州创新推进“湿粮不落地”的全托管改革,引导农事中心升级为“净粮中心”;湖州通过本地培育和向外招引中化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升级打造“粮食共富驿站”等产后服务新载体。接入专业运输资源。各地对接专业散粮车运输企业,为农户提供优惠专业粮食运输服务。同时,推动运输环节“小车”换“大车”,减少运输批次提升效率。比如,湖州市本级单车投售量20吨以上比例达93%以上,余姚农户单车平均投售数量12.3吨,同比增加70%。组建联盟形成合力。各地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牵头,吸纳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运输企业组建粮食收购服务联盟,强化业务协调联动,如丽水市制定联盟企业“五个统一”服务标准。经测算,全程“一站式”产后服务节约农户售粮成本约60-70元/吨,提高粮农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是聚焦破解瓶颈力争“一小时”收购效率。为破题农户售粮等待时间长的问题,通过优化收购资源、提升质检能力、强化数字赋能,力争实现“一小时”收购效率。2024年单车粮食全程(进出库)最快收购时长已缩短至一小时以内。优化收购资源。各地粮食收储企业加快新库建设,优化收购库点布局,配足清理输送设备,探索搭建“微型净粮中心”,2024年早稻收购期间,浙江省设立各类收购点200个,准备收购仓容110.71万吨,配置收购设备7704台。各地收购期间实行“早开门、晚关秤”的工作方式,提升粮库收储能力。提升质检能力。培训充实粮食质检队伍,2024年已新增认定粮油质量检验员167人。配足检测仪器,积极运用信息化先进技术,如杭州市增添物联网平台、移动设备,全面推广粮食质检信息化系统在收购环节应用,实现信息的现场采集、仪器分析数据的自动采集;温州、湖州等地积极开展粮食质量一体化自动检验平台测试运用。经比对验证,扦检一体化设备可一次性完成单个粮食样品的全部收购质量指标检测,等级判定自动输出,结果直联结算系统,质检效率较人工检测大幅提升,避免人工影响检验结果。同时,借助浙江农林大学粮油储检专业学生力量,参与粮食收购量任务较重一些市县的收购工作,既提前锻炼了我省委托培养生的实践能力,又进一步提高了当地收购效率。强化数字赋能。浙江省267个收购库点全部上线“浙江粮仓”数字化协同应用平台,订单签订、粮食入库、检质检斤、粮款结算等流程实现“收购一条龙”数字化场景应用。2024年持续拓展功能,建设粮食收购预约和指挥调度系统,高峰期统筹调度服务资源。如衢州研发了“穗银吉粮”机器人和“粮小报”语音播报系统,利于种粮农户(运粮驾驶员)在交粮过程中及时获取粮食质量信息,享受更加便捷服务,加快粮食入库进度。早稻收购期间单日最大收购量同比增加44.6%。
四是聚焦优化服务建立“一家亲”粮农关系。搭建粮食购销共商机制。如嘉兴市由粮食物资部门牵头,联合乡镇、村委会发动种粮大户建设“粮农之家”,建立种粮大户代表例会制度,定期开展粮食收购政策宣讲释疑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活动,每月会商事项和组织活动以会议纪要形式向联盟成员公开。浙江省各地累计开展各类“粮农之家”例会、培训200余场。宁波镇海等地搭建粮农之家线上线下平台,畅通“24小时无障碍”沟通渠道。搭建粮农之家线上平台,将粮车通行证件办理、粮食收购政策解读、区域烘干力量协调、出炉入库时间衔接等各类信息服务归纳梳理,为农户提供“一站式”信息咨询办理功能。全区种粮大户和区粮食物资科人员、区收储公司领导班子、收购业务人员、烘干中心运营人员均已纳入群中,可随时就收购相关问题开展交流。同时于区中心粮库挂牌设立“粮农之家”线下活动场所,线上线下多途径建立“24 小时无障碍”沟通渠道,做到有问必答、有问立答,最大限度提升沟通效率,降低农户咨询成本,解决农户实际问题,提升为农服务效果。实行订单粮网格化管理。各地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实行订单粮食网格化管理,干部职工负责对本网格片区订单粮农的日常联络和指导协调。建立健全党群干群密切联系机制,如金华市打造“粮农挚友”品牌,将“党建+粮储文化”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实践,主动开展五送惠农服务;绍兴市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粮食收储公司职工为纽带,成立“粮小二”“粮百灵”志愿者服务队,专员制、分片式联系种粮大户和所在乡镇,及时解决种粮农民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健全矛盾调处机制。浙江省各粮食收购库点在醒目位置张贴12325全国粮食投诉热线,如湖州市等地粮食收储企业设立农户售粮经理服务热线,第一时间解决售粮矛盾;台州市以国有粮食收储公司的收购人员为联络员,联合粮食行政主管部门、镇(街道)和村委会,建立起一支多层次、立体化的粮食收购矛盾调解专员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工作职责,及时巡视并发现粮食收购领域出现的各种矛盾、争议,努力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2024年早稻期间浙江省12325热线投诉较上年下降60%。

